-
1980年代的回音:“青春诗会”四十年
2024年10月,第40届青春诗会在河南开封举办。诗会结束后不久,这座城市被夜骑的大学生围得水泄不通。如今,舒婷年过七旬,1980年代的回音,仍借着一场名为“青春”的聚会,延绵不息。 大多数诗人想出诗集,要么自费,要么就得寻找机构资助的机会。近年来,青春诗会给每位入选诗人出版诗集,这一点颇有吸引力。 -
在不思考中思考——读《我将宇宙随身携带:佩索阿诗集》| 高中组一等奖
-
周涛 宿命狷狂
2023年11月4日中午13:30,诗人、散文家、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周涛,因突发心梗在乌鲁木齐去世,享年77岁。 “太突然,都让人反应不过来。我前年夏天去新疆,在他家中聊天,还说到时候要给他祝80大寿呢。”文学评论家殷实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消息传来,有读者留言“20年前,在部队服役,经常在军报拜读大作。”还有人提到周涛的代表作《神山》,寄托对这位“著名军旅诗人”离去的哀思。 周涛被称做“新边塞诗”的领军人物;1980年代中期,他转向散文创作,雄浑苍凉的文字中不失细腻敏锐的灵性和智者的幽默。曾获全国新诗(诗集)奖和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但他却称“知我者往往是与这个文坛有一定距离的人”。 十三四岁,周涛已立下志向,不做庸碌之人。明了从政无望,便“死下一条心来搞文学”。“既然诗是文学王冠上的明珠,就要摘下来才是。”他认为自己在散文上的成就不是写得多好,而是最先提出“解放散文”。外人道他“狂”,他自言:“不是我狂,是我要反抗。” 在殷实看来,周涛的文学价值至今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周涛的’自我意识’是中国作家中少见的,所以文字非常抓人。他不是靠知识或者是文学技巧吸引人,纯粹是率真可爱的个性在散发魅力,实际上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人‘”。 -
01:46
“文坛祖母”冰心 用爱温暖世纪丨那年今日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建福州,原名谢婉莹,笔名取自王昌龄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因文笔亲切,与儿童平等谦卑的做朋友,坚持写作75年的她被尊称为“文坛祖母”。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8岁的冰心弃医从文。23岁发表第一部小诗集《繁星》,开创了中国小诗的先河。《春水》《超人》等代表作表达了对母爱、自然、童真等主题的赞美和感悟,展现了冰心“爱的哲学”。谈及《寄小读者》创作初衷,冰心女儿说道原是冰心写给弟弟的信,为讲述留学期间发生的故事,后扩大到广大儿童读者。对人与自然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注,对生活的描绘,冰心用不同形式诠释了“爱”,温暖了整个世纪。 -
01:10
双语保安、画师保洁、诗人骑手,高手为何屡现民间
为外国游客英语讲解的保安张守军,“被保洁事业耽误的画家”吴阿姨,出版诗集的55岁外卖员王计兵,近年来,不少这样的民间高手,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因为热爱和学习而变得不平凡起来。 -
张爱玲为何把鸳鸯唤作鸭——读《唐大郎文集》札记之一
以张爱玲的聪明,不可能不识鸳鸯;她笔下另有深意,唐大郎未能悟出。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19日《南方周末》) -
翟永明:黑夜与白夜,末日与狂欢
从1980年代到2022年,作家、艺术家们的灵魂在名为“白夜”的空间相互激荡,由此构筑起一些审美共识,像一块琥珀。白夜的女主人翟永明则多年如一日地在人群中穿梭。一切都在往前走,如同她的写作,“在这个过程里,我自己会有一些新鲜的感受,体会一些更深的东西,跟现实发生同步探索。我觉得至少我是在往前走,对过去的东西有所清理。它不一定更好,不一定,但至少是不一样的而非重复的东西。这是我写作的一个动力。”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老木编选《新诗潮诗集》事考
-
白璧之微瑕:读辛更儒张孝祥诗注札记
(本文首发于2020年7月23日《南方周末》) -
03:4
视频|炸裂志:他在矿山写诗
5月,矿工诗人陈年喜患尘肺病的消息传播开来,自媒体号自发地为他写文章、筹集捐款,人们涌进他的微博,要买他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