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论文发表了,译者变作者?“新型”学术侵权背后
对于有人将王建辉的论文视作“译文”的观点,原作者乔坎表示不认同。 “外翻中”后以学术著作的形式发表,这种行为并不是首例。870万套保租房入市,好房子离年轻人更近了吗?
保租房与原来的几类保障房形成了链接,让上海住房保障体系更完整。具体来说,住房和收入双重困难的户籍家庭可住廉租房;支付能力好一些的可以购买共有产权保障房;收入不困难,住房困难的“单困”群体,一部分入住公租房,一部分住保租房。 保租房不只是要提供一个好房子,更要提供一个好社区,促进新市民对城市的融入,增强青年人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住房的社会功能得到彰显,甚至会压倒住房创造GDP、就业、财税的那些经济功能。全国政协委员兰臻:让乡村教师留得住
“很多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强。有的老师觉得,他们付出的不比城里老师少,但因为地域环境和成长空间都受限,相较而言获得感会差很多。”《唐探1900》背后的大历史,不只事关中国人
特朗普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一周多后,《唐探1900》登陆春节档,这部以美国排华运动为故事背景的电影因此与现实产生了耐人寻味的互文关系。 让排外情绪演变为民间种族暴力乃至国家政策的,仅仅只是民族认同吗?留京观“博”,北漂找到了精神原乡|记者过年
对于北京这座城市,我算不上本地人,但也肯定不是游客,那我又是什么呢?博物馆敞开怀抱,消解了我的身份认同难题。在广博的精神盛宴中,我的割裂感被悉数吸收,世俗的纠结被治愈,任何情绪都能释怀。“全球文科倒闭潮来临”:泡沫的破碎,未尝不是转机丨快评
“全球文科倒闭潮”显示了泡沫的破碎,也未免不是一种转机。那些还坚持读这些专业的,就并不是为了赚钱的功利性目的而来,也不是因为受什么“身份政治”“种族/性别理论”的煽惑而来,而是着实出于真爱与研究的兴趣而来,并认同文科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的“消费属性”,秉承“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理念而来,这对于真正的文科研究与人文教育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马龙樊振东陈梦退出WTT世界排名:乒乓球商业化也要以球员为重丨快评
WTT有权设置规则,要求运动员优先参加其组织的赛事。运动员也有权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否参与WTT的游戏。但是,如果一项规则得不到球员的普遍认同,导致顶级选手退赛,对于赛事来说,可能得不偿失。如果有更多球员效仿退赛,WTT赛事无法维系,也不是不可能。这代年轻人太脆弱了?或许我们需要“成熟的自恋”
“如果过于习惯扮演某种‘人设’,我想人会逐渐变得难以直面真正的自我。” 日本精神科医生、学者斋藤环认为,“无论是‘现在的年轻人太脆弱了’还是‘新型抑郁症’,都根源自整个社会越来越强调‘沟通能力’和‘认同(连接)成瘾’的倾向。这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不平等,也导致了社会认同上的分裂,进一步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孤立。” “无论是单纯的自我肯定,还是自我否定,两者都未能真正做到与自我对话。与其努力提升‘自我肯定感’,不如把形成‘成熟的自恋’作为目标——包含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在内。形成‘成熟的自恋’,不仅需要重新审视自我,还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建立深入的联系。”“生孩子后只能干保姆?”“妈妈岗”的理想与现实
对北上广深一线城市40岁以下全职妈妈群体的调研结果显示,82.7%的全职妈妈有再就业打算,其中48.3%希望能够兼职、灵活就业。 陈艳在招聘“妈妈岗”时,明显感觉咨询的宝妈们比现有员工素质要高。她们会感到困惑:“我怎么生了孩子后只能干保姆的工作?” 张蕾建议用“亲子岗”来替代“妈妈岗”,对协同育儿的男性给予同等的就业支持,增加男性和女性共担育儿职责的价值认同。多元新加坡组屋:家、“彩票”与公共空间
“如果他们自己住在码头,却要去保卫老板们住的大房子,这是不可行的。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决定了,人人都应该有一个家。每个家庭都要有他们要保卫的东西。” 组屋把不同族群“人为地糅在一起”,成为新加坡民族认同和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她看来,组屋是新加坡政府给公民的一项福利。“每个新加坡公民,从出生那天起,就手握两张住房‘彩票’。” 目前申请组屋的家庭月收入上限已提高至约1万新币。这种收入门槛的动态调整,有效保障了公共住房的受众始终是中低收入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