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糖果大王,如何破局年轻人市场
虽然从一些视角来看,“糖果大王”出售了有些可惜,但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讲,徐福记的两次股权出售,本质上是家族企业在时代变迁下的一种利益抉择。
责任编辑:梁欣婷
3月3日,雀巢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已与徐氏家族达成协议,收购徐福记剩余40%的股份,这意味着继2011年收购徐福记60%的股权之后,雀巢正式实现对徐福记的全资控股。
作为年营收超70亿元的“糖果大王”,徐福记为何要出售全部股权?当消费者愈发追求“低糖生活”,与糖果深度捆绑的徐福记为何仍被雀巢看好?
一个愿卖
1992年,台湾徐氏四兄弟徐镨、徐乘、徐沆与徐梗,察觉到大陆糖果市场的商机以及低成本优势,在东莞成立徐福记。
最初,他们以代工贴牌糖果出口为主,凭借珠三角地区原材料进口便利和劳动力成本优势,迅速积累资本。
1994年,“徐福记”品牌正式创立。1997年,徐福记创新推出散装专柜销售模式,突破糖果行业长期依赖预包装产品+货架陈列的传统销售逻辑,迅速在国内市场打开局面。
1998年,徐福记已跃居中国糖果市场销量第一;2006年在新加坡上市时年营收达20亿元,市值突破20亿美元;2010年营收增至43.1亿元,净利润6.02亿元,成为中国“糖果大王”。
在风光无限的2011年,徐福记以28.5亿美元的估值向雀巢出售60%的股权,并从新加坡退市。
这一决策看似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虽然徐福记当时是糖果行业第一,但市场竞争相当激烈,除了本土品牌以外,外资企业如玛氏公司(核心品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赵立宇
Chance
要学会走互联网营销的路子,和蜜雪冰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