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要求女生必须理运动短发:学校管束学生的度部分反映家长需求丨快评
在实践上,中小学对学生包括发型在内的仪容仪表普遍有规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家校的共识。不过,不同的学校在这方面的规定也不完全一样,有些宽松些,有些严厉些,这是因为家长的需求也是分层的,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受教育的环境自由度大一些,有些家长希望能涵养孩子的自律与美德,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能沐浴“素质教育”之光,有些家长更看重孩子的成绩。也就是说,学校管束学生的度部分反映家长的需求与价值观。当然,没有做过家长的网友又有别的考量。为不上体育课,学生下跪求雨:体育何以与愉悦身心、强健体魄的初衷越来越远?
体育被纳入考试项目的初衷是落实与践行“素质教育”理念,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问题是这样的激励之下,绝大部分同学都希望拿到尽量高的分数,为了尽量让体育分数接近满分或拿到高分,不少学生除了体育课堂训练外,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与金钱在体育考试项目的培训上,各种收费价格不菲的培训班、提高班、速成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与市场上充斥的各种针对语数英等主科的课外培训项目毫无二致。教育的基础,在于如何理解“人”丨议教
无论在教育理想层面,还是在教育政策落实层面,我们的教育看起来都要向他所描述的那种景象靠拢了,但——问题在于“另一方面”。 学校也必须做一道不从它自己发出来的试题,比如这样一个典型问题:“你们做项目式学习,可以让学生成绩更好吗?” 如果你只关注家长立场,看输赢,算得失,“制造焦虑”会是必然结局;而如果只站在专家、学者立场,看理论的推演、教学法的介绍,概念往往不接地气。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发布:首次研制学业质量标准,避免“过多过难”
“过去我们一方面强调核心素养、素质教育,一方面又觉得在实际教学中难以落实。”申继亮强调,这次修订就是要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育人观念、育人理念,推动育人方式的改革。 “比如,《马关条约》签署以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人在中国投资办厂。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也允许外国人来投资办厂,这两者有什么不同?”上海中考增加“综合素质评价”,谨防非学科培训成为新“军备竞赛”丨快评
“双减”政策之下,学科类课外培训被叫停了,但综合素质评价,会不会让非学科类课外培训成为新的“军备竞赛”项目,再次增加学生的负担呢?如何避免“综合素质评价”主观化,从而避免造成可能的不公平与操控?这些潜在的问题应该有预案处置,以保证升学及遴选人才的公正性与严肃性。记者手记 | 做能捍卫天性的父母
唯考试至上的教育环境需要真正切实的变革,不能将所有砝码都压在家庭和校外(素质教育)之上。这样才不至于让教育成为一个如此沉重却又“无法深谈”的话题。一位高中毕业生眼里的县城教育若干断面
县城没有发达的素质教育产业反而有素质教育盖章服务业。每到开学季,不少文具店餐馆都挂出招牌来,“勤工俭学盖章,一次一块”。一些卖水果的阿姨,则是盖个指印一块钱。万亿教培市场大船转舵:“未来最大机会,或许在教育新基建中”
左手裁员,右手转型。近一个月来,教培头部公司宣布的转型方向令人目不暇接,素质教育、托管市场、职业教育等成为企业选择的新方向。 “行业变了,未来最大的机会,或许存在于教育新基建中。” (本文首发于2021年8月19日《南方周末》)中小学教培行业监管风暴持续:机构加紧布局素质教育
多地发布中小学生减负令 作业成焦点 |一周教育热点
在现代学校制度下,一定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多元化发展,成为优质中小学的标志性特征。如果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擅长的事,鼓励他们投身并乐在其中,“减负”便已经发生。所以,越是那些优质学校素质教育做得越好,学生学习越不苦,并不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