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数量占全国的1/10,民营经济是广东经济韧性的重要保障
增长5%左右,意味着全省经济体量要增长7000亿元左右,对全国也将作出较大贡献。 广东2025年将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 “广东经济最大的韧性就是民营经济”
过去几十年,广东经济发展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逼出来的改革,放出来的活力,摸出来的市场。 广东人的特点是务实,不喜欢“口水多过茶”。但是这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对于形而下很看重,不擅务虚。 这400多个企业家都是大学生,在华为、腾讯等大公司待过,发现了供应链上的机会,就创业办公司。他们能改变命运,靠的就是一种精气神。广东高质量发展,要激励人们的创新精神。广东制造业:从起家到当家
四十多年过去了,广东经济已经从制造业起家逐步迈向制造业当家的新道路。 “制造业当家”分论坛上共有14位代表发言,其中就有6位代表谈到了“卡脖子”技术。 “四年前我刚回广州创办粤芯,那时广东本土集成电路制造企业还是空白。”看完这些数据,你就知道广东经济有多牛!
广东2018年上半年GDP为4.63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1.1%,继续领跑全国。“洋顾问”为广东经济发展支招
中国的教育是比较崇尚成功,而不喜欢失败,但在创新有时候也要欢迎失败,要能够去庆祝失败,这一点非常重要。“要有耐得住寂寞的经济,耐得住寂寞的政府”
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的探索,无论得失,在经济增长与制度改革上都深具意义。因为,广东每增长2个百分点,就能带动全国经济增长0.25个百分点。而自1970年代以来,这里一直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改革之地。奥迪与广东:共同进取的过去与未来
“敢为人先”是广东精神的标签。这种精神,成就了广东经济腾飞的奇迹,让一个改革开放前全国排名倒数第二的省份,历经30余年发展一跃成为稳坐全国GDP第一把交椅的经济大省。【广东再探路】经济新政500天
2008年3月,履新广东4个月的汪洋秘访东莞,考察完毕,他由衷感慨:“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500天过去了,“双转移”推进得如何?再次出任探路先锋的广东,看到前方的曙光了吗?【广东再探路】佛山市委书记:大规模的“双转移”才刚刚开始
不是非得制造业对制造业,也可以是制造业对服务业。我们也在进步,干嘛一定要跟土打交道,脸上油乎乎的呢?也可以穿上西装啊。【广东再探路·猜想2020】2020,麦兜广东行
“10年前我就想下珠江游泳,但妈妈说不行会得皮肤病,电视上那些下江游泳的人都是做过专门防护的。现在的江水,妈妈不会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