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经济新动力·广东】“要有耐得住寂寞的经济,耐得住寂寞的政府”
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的探索,无论得失,在经济增长与制度改革上都深具意义。因为,广东每增长2个百分点,就能带动全国经济增长0.25个百分点。而自1970年代以来,这里一直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改革之地。
责任编辑: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旧有的粗放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全球大变局,则提供了世界史上并不多见的赶超机会。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并且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果政府转型与经济转型能相互激荡,将极大激发市场活力。
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的探索,无论得失,在经济增长与制度改革上都深具意义。
因为,广东每增长2个百分点,就能带动全国经济增长0.25个百分点。而自1970年代以来,这里一直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改革之地。
不过几年,原本看不到人影的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竟然也开始堵车了。
就在三四年前,这个占地广阔的国家级高新区,双向八车道上,常常只有一辆车。而现在,这里已是车流不息,企业要想搬进来得接受挑选。
在十一年前,这里还不过是一大片荒着的荔枝林——一如改革开放之初的珠三角。
似乎是一种隐喻。经过三十余年的粗放发展后,广东这个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正在重新开拓新的荒地,寻找新的动力。
“产业升级与制度创新,是广东应该同时走的两步。”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说。他在浙江大学执教20年,2002年来到广东,长年关注转型问题。让他 印象深刻的是,广东官员中正在率先形成越来越多的“放手”与服务共识。他说,“转型不是一天两天,要有一个耐得住寂寞的经济,也要有一个耐得住寂寞的政 府。政府寂寞了,市场就热闹了,真正的繁荣也就来了。”
从1000万到1个亿
如果不是八年前的一次机缘巧合,季统凯现在可能还在北京过着安逸的研究员生活。
今年快40岁的季原本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的研究员。2005年,中科院与东莞市政府合作,成立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他负责筹建。
这场合作,起因于2004年的两会。时任东莞市委书记的佟星和中科院计算机所所长分到一个小组,佟说起东莞正在搞转型升级,向后者发出邀请。而中科院当时正在推行院地合作,希望将研发成果与地方经济增长真正挂钩。
基于东莞以制造业为主的现实,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将最初的研究方向定在两个:一是工业制造机器人,如搬运、自动喷涂机器人等,二是射频识别(又称电子标签),适用于仓储管理、检验检疫系统等。
一些研发成果,直接转化到了制造业上。季统凯给南方周末记者举例,他们为东莞一个鞋厂设计了一款专门针对流水线的程序,根据每天订单量和各工序工人干活快慢来安排生产,使得这条生产线的效率提高了40%。
到2008年,季统凯被任命为新的院长,他对广电院的方向进行了18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