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凡事】半个菜片片
一九六零年,年轻的共和国遭遇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大饥荒,饥饿的浪潮席卷华夏大地,举国上下一个字“饿”。在我那一段尘封的记忆里,有一件我最不愿意,也最不敢触及的记忆。这就是那偷吃半个菜片片的故事。四十二年记一饭
从1971年小学毕业算起,至今已有42年。我不由得再一次提到她当年的一饭之恩。“是么?”她努力地想了一下,说:“我完全不记得了。”以一己之力,让自己的学生不致饿昏在课堂上,这样的事,老师一定做过无数次吧。微书摘(20130725)
三年大饥荒时期,物资紧张。陈徒手在《故国人民有所思》一书中说,1959年10月,北京大学食堂的铁锅告急。北大原有铁锅20口,但三分之二是打了补丁的坏锅,有七八口随时会掉底,这可急坏了党委书记陆平,他原任铁道部副部长,这时就跑到铁道部,央求旧部救急。又跑到市委找分管生产的常务副市长万里帮忙,恳请在工业系统内部突击解决。折腾了一大圈,最后只借来了一口小锅。我侥幸没饿死
大饥荒时,我不到5岁。但对村里饿死的三个族人记忆深刻,其中一个是我小妹精萃,出生才一个多月。小尸体当晚就被饿狼刨出来吃了,还把撕扯得血淋淋的碎尸、小衣裳的破布、破棉絮撒了一路。【在路上】在爱尔兰当渔民
海对爱尔兰人有特别的意义,这个海边民族历经磨难,19世纪那场大饥荒导致人口锐减,深刻的精神创伤也如同幽灵一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尔兰人。然而,如今的爱尔兰草肥水美,物产丰富,尤其是海产。爱尔兰科克郡西南角的比埃拉半岛(Beara Peninsula)据说拥有全世界最干净和最纯净的海水,Castletownbere也因此成为爱尔兰最好的天然港口。战争与铁路:解读1942年大饥荒的关键词
提到1942年饥荒时,不能忽略日军侵华的战争大背景:战争使得灾民北、东、南三个方向的逃亡路线受阻;战争使得铁路中断,只余洛阳以西一段,运力不足,救灾物资难以抵达灾区,灾民难以逃亡;战争使得人力、物力匮乏,救济能力下降……这些都是1942年饥荒河南死亡人口远超1920年饥荒的重要原因。【新君王论】饥荒与民主
《一九四二》描述了抗日战争期间那场导致三百万人死亡的河南大饥荒,然而,中国近代史上,其实还有其他因天灾、人祸、政治、狂热所造成的饥荒,希望中国未来有更多的电影,为我们温故而知新。“史盲”该多补课
最近上映的电影《1942》,让我意识到自己是个“史盲”。我高中读理科,大学读工科,很少看课外书。在历史课堂上,我从未听说过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事(以及“三年自然灾害”的实情),死了几百万人。重返1942
1943年2月,美国《时代》周刊驻中国记者白修德决定,与英国《泰晤士报》摄影记者哈里森·福尔曼一起,从重庆出发,去往陕西,沿着陇海线从西往东走,经洛阳,到达郑州。他希望通过这一路的采访调查,弄清楚当时发生在河南的“吃的问题”。重返1942
1943年2月,美国《时代》周刊驻中国记者白修德决定,与英国《泰晤士报》摄影记者哈里森·福尔曼一起,从重庆出发,去往陕西,沿着陇海线从西往东走,经洛阳,到达郑州。他希望通过这一路的采访调查,弄清楚当时发生在河南的“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