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在爱尔兰当渔民

海对爱尔兰人有特别的意义,这个海边民族历经磨难,19世纪那场大饥荒导致人口锐减,深刻的精神创伤也如同幽灵一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尔兰人。然而,如今的爱尔兰草肥水美,物产丰富,尤其是海产。爱尔兰科克郡西南角的比埃拉半岛(Beara Peninsula)据说拥有全世界最干净和最纯净的海水,Castletownbere也因此成为爱尔兰最好的天然港口。

第一眼爱尔兰是一片灰蓝色的海,在阴霾的天空下一点儿也不甜美。

海对爱尔兰人有特别的意义,这个海边民族历经磨难,19世纪那场大饥荒导致人口锐减,深刻的精神创伤也如同幽灵一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尔兰人。然而,如今的爱尔兰草肥水美,物产丰富,尤其是海产。爱尔兰科克郡西南角的比埃拉半岛(Beara Peninsula)据说拥有全世界最干净和最纯净的海水,Castletownbere也因此成为爱尔兰最好的天然港口。

海浪中渔民们将一只只蟹笼拉起

黄道蟹是当地的特产

小镇上对当年跨海谋生的爱尔兰移民的纪念雕像

黄道蟹和美味的蟹脚 

海产公司的工作间,工人正在进行真空包装 

黄道蟹和美味的蟹脚 

Castletownbere温暖湿润,无论海钓还是山间徒步,都符合爱尔兰人的度假理想。这里的渔民可没有那份悠闲,丰富的海产不容错过(包括龙虾、鳕鱼、鲱鱼、金枪鱼等等),这里还是爱尔兰的第一白鳍鱼港口。每周有多达七十条爱尔兰渔船在这片海域作业,还有将近二十条欧洲其他国家的渔船加入。

这次,我要跟随当地主要的海产公司Shellfish De La Mer的渔船出海。

又开始下雨了,大海一片灰蓝,有涩涩的味道。风很大,波涛拍击海岸的节奏沉稳有力,海鸥在天空盘旋,吵嚷喧哗着。这样的风雨要是普通游轮肯定停航了,然而码头上渔民们泰然自若的表情告诉我,出海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刚好一艘渔船回到码头,26岁的渔民凯文和同伴将一箱箱海货抬上等候的卡车。我上前一看,里面是一只只硕大的棕色蟹(黄道蟹),这是Castletownbere附近海域的特产之一。凯文拿起一只扁扁胖胖的面包蟹,告诉我它们一般生活在深海水温11℃的地方,而渔场就在不远的海上。

船卸空了,即将再次出海。我跳上船,风浪果然不小,船体摇晃得厉害,白色浪花冲击着船舷。开了大约十几分钟,船慢了下来,海面上出现浮标——这里是蟹笼投放地。

凯文将船向一侧严重倾斜,用绞车拉着钢绳套上一只直径约六十厘米的柱形笨重金属蟹笼,笼子之间绳钩相连,串连成排,一只只被拉上船。伙伴们一人盘绞起蟹笼,一人换饵料,一人叠蟹笼,配合默契。捕蟹的秘密在笼上,每只蟹笼尼龙网上有扁锥形入口,笼里放有饵料,螃蟹、章鱼等爬进尼龙网后,就出不来了。第一只蟹笼里一无所有,第二只蟹笼依然空空如也——这一天已经捕捞过两三次了。第三只蟹笼浮出水面,一个白色物体在蟹笼内晃悠,原来是一只八脚章鱼。凯文好不容易将它弄出来,抓起来放在胳膊上让我看了个仔细,又扔回海中。Shellfish De La Mer的工厂只加工黄道蟹和白鳍鱼,其它品种的海货就都放过了。

凯文和伙伴们在风浪中说说笑笑,我却几乎站立不稳。风浪和雨水打湿了衣服,浑身上下散发着鱼腥味儿。甲板上很快堆满了蟹笼,最后一只上了船后,倒空里面的猎物,凯文开始重新将蟹笼放回大海。只见他用手轻轻一拨,蟹笼就沿着船舷依次轻巧地落入海中,很快被海浪吞没,沉到20至80米深的海水中。据说一排蟹笼在海底可绵延达一两海里。

这次出海收获不多,但终于见识了世界著名渔夫、爱尔兰渔民的生活。凯文的祖辈都以打鱼为生,受海洋的恩赐,生活平静而充实。他们收入不多,出海作业也非常辛苦,然而传统依旧可以延续下去。回到Castletownbere小镇,货车停在了Shellfish De La加工厂门口。80年代,这家海产公司的创始人——年轻渔夫理查德·墨菲与彼得·奥苏利文格林,开始供应打捞上来便立刻进行真空包装的冰鲜加工蟹肉,很快便大受欢迎。两人在1987年注册了公司,向当地以及欧洲海鲜采购商供应爱尔兰黄道蟹,如今已经出口到欧美亚地区的很多国家。

晚上我在小镇找了间海鲜餐厅,像爱尔兰渔民一样,点了新鲜的蟹脚,配上一杯白葡萄酒,就这样将爱尔兰大海的味道与酒的甘醇一起融化在舌尖上。

TIPS:

交通:中国和爱尔兰没有直飞航班,需在欧洲转机,比较方便的有荷兰皇家航空经阿姆斯特丹转机,或者经英国伦敦前往都柏林国际机场

签证:爱尔兰不属于申根国家,要单独申请签证,但是如果有英国签证,可以免签进入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