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华创新药物中国总裁张颖:“如何让创新药下沉县域市场,国家和药企都面临挑战”
当下中国药企的创新还是在研发速度上的变革,在同一赛道里力求能够做得更好一些,而我预估,未来中国医药的创新将不再仅仅是说me better,而会是me first。 最近一年里,确实有许多公司对自己的管线做了一些调整,包括诺华在内。总而言之,缩减管线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聚焦。 中国幅员广阔,有14亿人口,城乡差距大,二三线城市和县域及农村地区差距很大。我认为如何能够让创新药更好地下沉到这些区域,是国家和药企都面临的挑战。 -
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建议实行城乡无差别化养老政策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差异非常大。首先是养老金的差距,比如在我们辉县市的农村,6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每月180元左右,而城镇居民养老金每月在2000元左右。 就目前生活水平而言,农村老人每人每月补助800元左右就能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建议适当延长传统节假日的时间,比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尊老敬老的传统节日,可以多陪伴老人。 -
年经帖“女生回男友家受慢待后分手”:孔雀女凤凰男叙事还能热多久?
事情未知真假,都已经让人情绪翻滚,甚至有很多人认为,事情真不真不重要,道理是真的就行。爱情“出身论”之所以如此有市场,就是因为它搅动了年轻人渴望找到理想爱情但又害怕被现实伤害的焦虑,同时迎合了很多对于农村、贫困家庭的刻板印象,加剧了民众对城乡差距及社会不公的痛感。 -
陆铭:共富是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发展的地方
如果没有制度障碍,人口的自由流动可以使不同的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实现人均收入的均等化,或者生活质量的均等化。当设置了劳动力流动障碍的时候,“均等化”就实现不了了,它就会转化为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这是我一直在讲的道理: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让有地理优势的地方继续保持优势,让地理条件不够好的地方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因此,需要适度人口流出来提高留守人口的人均收入,无论流出人口还是留守人口都可以增加收入,共同富裕。 如果在人口流入地同步增加土地和住房的供应,对稳定全国房价也有利。 (本文首发于2022年9月15日《南方周末》) -
长沙市长郑建新谈共同富裕:“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相统筹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
专家激辩县中之困:师生流失财政不足,靠什么来“拯救”?
有的校长认为应该发展“一家独大”的县中,更有利于留住生源,然而站在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有人则提出“县中一定要保留两所以上,相互竞争”。 “人才流动有自身的规律,经组织部和人事部同意了正常的流动也是存在的。关键是对教师的补充激励机制要跟上。” “县中问题,表面看是县中优质生源、优秀教师不断向大中城市流动带来的教育质量下滑,其实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扩大、生产力布局大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公共教育政策‘市场化偏好’造成的。” -
“复制应试教育振兴不了乡村教育”
“乡村教育脱离城里的资源和老师去进行学习和模仿,永远无法达到城市的教育水准。” “如何把土地里长出来的教育、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和土地里长出来的历史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后疫情时代’非常重大的一个课题。” “巨大的城乡差距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在彝族地区的一些公办学校,语文、数学平均分是在及格线以下。” -
脱贫“摘帽”后,乡村如何振兴
汪三贵认为,有必要重新研究过去几年的扶贫政策,哪些要保留,哪些要调整,哪些要取消,做好了这一步,“我们就有希望把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 相比于扶贫,乡村振兴需要汇聚更强的力量。“以产业兴旺为例,乡村振兴不仅是农业发展,还要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就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 (本文首发于2021年3月11日《南方周末》) -
教育老话题,十四五新解法 ——从作业批改到教育公平
当前主要还是通过学生分数和升学情况来评价中小学教师。“对老师的评价模式如果不变,你让老师们如何不应试?如何真正给学生们减负?” 过去一年,周洪宇专门对城乡在线教育暴露的问题进行了调研。他发现,城乡教育的差距就是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差距主要在教师。 (本文首发于2021年3月11日《南方周末》) -
我在2020 | “小镇做题家”的烦恼
最普遍的质疑为,“小镇做题家”将自身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部,是在为自己的不努力开脱。西蒙认为,这个词确实能折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等复杂的社会问题。 (本文首发于2021年2月11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