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老话题,十四五新解法

当前主要还是通过学生分数和升学情况来评价中小学教师。“对老师的评价模式如果不变,你让老师们如何不应试?如何真正给学生们减负?”

过去一年,周洪宇专门对城乡在线教育暴露的问题进行了调研。他发现,城乡教育的差距就是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差距主要在教师。

(本文首发于2021年3月11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何海宁

2020年9月1日,重庆市一所村小的教师在给孩子们剪指甲。在教育公平话题上,城乡差距是最受关注的。 (视觉中国/图)

“4%是一个及格线,以上才更优。”2021年3月6日下午,审议“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时,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在分组讨论会上提出,能不能在“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后面加一句话——“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低于4%,或4%以上”。

周洪宇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不少与会代表也表示认同。

审议“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是2021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程。草案第十三篇谈到“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时,提出“把提升国民素质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

具体而言,规划纲要草案从“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改革”五个方面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做出了安排。

连续数日,会场内外,代表委员们纷纷就“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教育现实问题以及未来解决方案展开热议。

期待改变教育评价“指挥棒”

将教育经费投入指标化,是代表们对“十四五”规划里教育内容的一个新思考。

从2012年到2019年连续8年,中国每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均不低于4%。

“即使是2020年,因为疫情,整个国民经济都比较困难,但都依然保持并提及到了4%。这意味着‘十四五’如果作此规划,完全有把握可以实现。”周洪宇分析,4%的目标在中国最早是在1993年提出来,当时国际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平均数就在4%以上,中国的目标是要达到当时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的平均数。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应该有自信稳定在这个水平。既然现在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新目标,在十四五规划里就应有与之相匹配的教育投入新指标。”周洪宇说。

除此之外,代表委员们的新思考还不约而同地聚焦教育“内卷”问题。

“十四五”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