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后,乡村如何振兴
汪三贵认为,有必要重新研究过去几年的扶贫政策,哪些要保留,哪些要调整,哪些要取消,做好了这一步,“我们就有希望把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
相比于扶贫,乡村振兴需要汇聚更强的力量。“以产业兴旺为例,乡村振兴不仅是农业发展,还要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就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
(本文首发于2021年3月11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钱昊平
运转28年的国务院扶贫办退出了历史舞台。
2021年2月25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牌子被摘下,取而代之的是“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牌子。
新设的机构,引发了社会极大关注,官员与专家的讨论聚焦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扶贫政策如何调整,以及如何做好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和脱贫攻坚相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难度更大、范围更广、时间更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十四五”是一个开始,非常关键,需要把整个体制机制、大的思路理清楚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好,这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中国扶贫史
听说扶贫办直接改为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社科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国宝多少有些惊讶。
熟悉扶贫历史的吴国宝,见证了三十余年中国扶贫事业的多番变化。
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中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农村扶贫开发活动”拉开序幕。
在设立专门机构之前,中央划定了18个需要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带,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在文件中罕见地使用了“贫困”二字。
“以前政府没有专门的扶贫机构和制度,也没有将扶危济困的行为上升到国家意志的高度。”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万海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到1986年,依据农村人均年收入和县级单位的财政状况,国定贫困县标准第一次划出:1985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元的县和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00元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对民主革命时期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老区县,标准放宽到300元。
1993年,领导小组更名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其设在原农牧渔业部的办公室亦更名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更大的变化在次年出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出台,将592个县列入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并提出到20世纪末,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1996年,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