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要求女生必须理运动短发:学校管束学生的度部分反映家长需求丨快评
在实践上,中小学对学生包括发型在内的仪容仪表普遍有规定,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家校的共识。不过,不同的学校在这方面的规定也不完全一样,有些宽松些,有些严厉些,这是因为家长的需求也是分层的,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受教育的环境自由度大一些,有些家长希望能涵养孩子的自律与美德,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能沐浴“素质教育”之光,有些家长更看重孩子的成绩。也就是说,学校管束学生的度部分反映家长的需求与价值观。当然,没有做过家长的网友又有别的考量。 -
专访张悦然:“能否持续写作,永远是作家一个人的事情”
写作是一种自我确认存在的方式,如果不写就会觉得没有意义。有时候我会觉得生活在一种混沌和混乱中,写作是在帮我看清楚自己。 有时候我会觉得,我自己是被比我年龄更小的女孩子启蒙和教育的。她们有着更好的女性观和更大的勇气,是她们在激励我们,提醒我们,不要认为一切都是不可改变的。 在稿子上我没有看出素人和作家什么区别,但如果没有文学奖的鼓励,素人可能会难以坚持下来,他们需要一些来自读者、专业读者和文学界的回应,让他们确信自己作品的价值。 -
“课间一刻钟”来了?加量之余,更需治本
课间十分钟或十五分钟,去室外,在操场,静下来发呆也好,动起来也好,与小伙伴聊天也好,做游戏也好,都行,每个孩子的身心得到回血,也是社会化的重要机会,还有助于涵养质朴刚健有韧性的品性与价值观。这种阳光下的教育与成长,可能比教室内的知识教育更重要。 -
进入名校的小镇青年,如何走出自我低估
在许多次采访中,学者谢爱磊说他并不认可“小镇做题家”的说法。他认为“做题家”不是客观能力的叙述,而是社会流动中个体的一种生存状态和探索。这其中也有对既有社会结构和自身教育经历的反身性思考。 “社会流动本身意味着从低到高,当他们更认同现在的身份,不可避免地会进行一些价值判断,贬低过去的自己。”而他聆听、书写的正是流动背后的情感代价。 -
孩子被隔空猥亵后,不愿报警的家长把她打了一顿
为什么隔空猥亵没有碰到身体,却也算猥亵,而且伤害性可能更大?为什么孩子会给素未谋面的网友发自己的裸照?为什么孩子被隔空猥亵后有的家长会先把孩子打一顿,之后还不敢报警和追究责任? 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法律意识和性教育的缺失、家庭关系的失序、社交认知的偏离、价值取向的错位、网络内容监管的疏漏……本质上,隔空猥亵的出现是这一系列旧问题通过新载体的再现,也只有通过研究并解决这些根上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消灭它们共同制造的表象。 -
都是绩效惹的祸——绩效大学是如何炼成的 | 议教
在研究型大学范式下,加大投入和重点建设并没有显著改善大学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的质量,而是显著提升了大学科研产出的数量。伴随着研究至上价值观的扩张以及科研绩效评价的兴盛,对科研精英的绩效崇拜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新传统”。 -
“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被首度提及,如何实现?| 报告解读
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意味着要彻底告别过去“政策市”的监管思维,切实落实“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 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应从根本上大力完善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投资者保护,提升投资者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对标“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这一目标,“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是根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是关键抓手。 -
大学生家长群里天天打听儿女成绩:一位大学老师的不解与思考
孩子进了大学后还有家长群,家长群里热议最多的是孩子的成绩,这些事都不正常。我以为不正常的根源在于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在道德教育、品质教育、价值观传递、言传身教等诸方面,很多家长都表现不及格。 -
内卷时代,如何从源头给教育减负?
教育是以人为本,还是以升学为本?这是根本的教学价值定位的问题。为什么现在负担重呢? 坚持高中阶段办学的多样化,是源头减负的重要途径。整个高中阶段是教育体系的腰部,如果它办学不多样化,整个教育体系就没法多样化,目前它是一个瓶颈。 -
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社会学家山田昌弘谈日本低生育困境
有四分之一的年轻人对未来感到不安,是日本少子化的主要原因。要采取让年轻人不会对未来过不上富裕生活而感到不安的措施。 在东亚社会里,让子女接受比自己更好的教育,找到比自己更好的工作,是父母的生活意义所在。 如果现实恋爱的满足度下降了,那虚拟恋爱的价值就会上升。也许现在已经不能说现实中的满足就更优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