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往预热需要3个月,现在只用了3天”:牛市突袭A股?
货币政策的创新可以让更多机构把原本必须在银行体系里流通的资金,带入到非银体系中。 “与过去相比,中国相关的资产也处于低点。而且当前估值低,市盈率是一位数,增长率却是两位数。” “以往这样的牛市预热都需要3—4个月,现在只用了3天,政策的解读和普及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加速了。” “资金推动型的股市并不能长久,要走向监管倡导的长牛、慢牛,我们还需要在市场基础建设上下功夫。” -
超预期的货币政策燃爆股市,“对于经济基本面要保持冷静”
9·24金融新政,尤其是两项针对资本市场的创设工具,中央政治局透露的不寻常的积极信号,点燃了A股投资者的热情。 作为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另一大支柱财政政策应该如何发力?区别于以往对投资拉动增长的观点,多位经济学家均认为消费应成为财政政策更为看重的发力点。 在股市大涨的时候,对于经济基本面的各方面需要保持冷静。资本市场还有一系列问题待解。 -
央行“放大招”,超5100只个股上涨
通过新设工具投放出的货币,可以直接进入股市,而且是卖债买股,不仅增量资金投入股市,还要把存量债市的钱挤出来。 人民币升值,为央行实施更加灵活的增量货币政策打下基础。 -
拯救房地产,海外6国的有效与无用之招是什么?
美国从次贷危机爆发初期的反应滞后到危机爆发后亡羊补牢,其快速识别和研判风险,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管齐下果断对冲风险的经验值得借鉴。 在“政府收储”模式下,西班牙政府的干预主要是迅速切断房地产危机向金融体系蔓延的传播链条。同时,政府的初始资金规模相对问题资产规模较低,且基本采取市场化手段对问题资产进行消化。 新加坡政府陆续推出包括暂缓土地出让、给商业工业房产提供回扣、产业税回购和救援配套等措施。 -
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基调,年内或继续降准降息丨报告解读
通过双重工具和手段的综合运用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
避免资金沉淀空转,针对性措施或将出台丨报告解读
货币政策在应对当前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时,被寄予更高期望。 从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这一问题可以确证,最高层显然对此问题有了充分和清醒认识,一系列针对性的举措已经或即将出台。 融资增信对应的是财政贴息,风险分担暗指省级担保,信息共享意味着将有更多信息资源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 -
债券开年抢跑,45万亿理财钱会稳吗?|2024投资市场展望④
在降准降息进一步强化的预期下,国债现期货开年抢跑。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下2002年6月以来最低值。这意味着资金涌入,债价拉升。 随着中央财政加杠杆、地方政府化债和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加强,资产荒格局可能会延续,利率中枢下行。 在一揽子化债背景下,融资平台债配置性价比较高,受化债资金倾斜度较高地区可能存在更多的配置机会。 -
黄金能否一牛到底?|2024投资市场展望①
近80年的黄金市场演变中,金价迄今历经“三起两落”。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16家中外知名投资机构2024年展望报告纵横比较发现,绝大多数机构看好或谨慎看好2024年黄金表现,且16家机构的共识是:2024年国际金价走势取决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美国经济和地缘政治局势三者的共同影响。 但也不乏机构对黄金走势作出更为谨慎甚至相反的预判。 -
陆磊调任央行副行长,货币政策、地方债、存量信贷盘活等最新观点一览
-
央行恢复省分行制 25年大区制为何成为历史?
为加强对全国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改变一些地区中央金融机构权力旁落,1997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决定成立国家金融机构系统党委,撤销人民银行省级分行,成立跨区分行。 经过25年发展,跨省大区分行制度与金融业发展现状、金融监管需求已不适应,实践中也已形同虚设。改革跨省大区分行制度,恢复按行政区划的省级分行,已形成共识。 现在回归省分行设置并非简单回到1998年的设置。结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机构改革措施,这些变化是朝着更加国际化的金融监管“双峰”模式迈出的一步,即一个机构负责市场行为和消费者保护,另一个机构专注于金融体系稳定和货币政策,加强机构监管、功能监管、行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