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
警权“扩”与“限”:治安管理处罚法大修, 十万人提出建议
警权“扩”与“限”:治安管理处罚法大修, 十万人提出建议
二审稿将“伤害民族情感”缩限为“美化侵略战争、侵略行为”。总体上减少了处罚标准中的主观性、模糊性因素。 一审稿征求意见时,共有9.9万人参与。但截至2024年7月10日,只有不到900人对二审稿提出意见。 “这部法律的修改需要在授予警察权力以使其有效地处理危害社会治安行为,和限制警察权力以使其正当、合法、有限地行使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异地用警不同于异地侦办,与唐山打人事件相关的法律常识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异地用警常用于一些重大案件调派警力,管辖权没有转移。而异地侦办则是发生在甲地的案件直接由上级公安机关指定乙地管辖。 理论上,案件也有可能指定其他地区的检察院起诉,但在实践中,出于便利性的考虑,一般指定某地公安机关管辖后,也会指定该地检察院、法院办理。快评 | 一句“草包支书”行拘三日,警权不可如此任性
面对业主在业主群对社区支书进行虽有情绪但可以理解的评价,动用警力跨市抓人,并处以行政拘留。以这样的方式粗暴办案,在任女士报警后当着接警民警的面铐走当事人,无疑是滥用警权、滥用公权。撤销处罚,是亡羊补牢。韩国司法改革引发“法检斗法”: “剪指甲”还是“刮骨疗伤”?
从三个回合的“秋尹之争”来看,秋美爱阵营并没有占据上风,但她推动的司法改革却一路高歌猛进,包括向检方行使权利的方式和调查惯例“开刀”,并调整了检警侦查权,设立了高官犯罪调查处。 “我们希望检察厅拿出一个刮骨疗伤的改革方案,最后却发现司法改革只是剪了剪指甲。”公安局不配合调查令被法院罚款,这是“以审判为中心”的体现
随着中国法治的进步,现在刑事司法改革中强调以审判为中心,而审判是法院的职能,随着改革的深入,法院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公安部门在过去长期形成的警权最大的观念,让公安局在面对法院的调查令时,出现了无视法院权威、拒不配合的情况。“依法抢劫”是个什么鬼
日前,湖北电视台播放的一段监控视频,让“依法抢劫”这个词在网上突然火了。用规则来确保警权正常行使
面对最近的一些警察执法不规范时,两端的情绪都彰显得很明显:一边担忧,警察随意执法,个人有被无端拉进警局的风险;另一边则叫屈,中国正式警察太少,尤其一线警员,又苦又累,待遇也一般。警权:“有为”与“有限” 如何平衡
刑事诉讼程序不但是警察权的界限所在,是嫌疑人权利的保护机制,也是警察自我保护的手段。规范的执法程序是案件出现意外风险时,警察免于警纪和法律追责的重要保障。限制警权是对警察的最好保护
有谁记得张氏叔侄案中提起公诉的检察官与主审法官的名字?何以唯独一个女警察聂海芬的名字被舆论反复拷问?有些冤案错案平反后,承受最大责任的,往往是办案的警察,而非检察官与法官,绝非偶然现象。这对警察公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