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牌场上抢人,骑行的风慢慢地吹到了乡下丨回乡偶书
自行车成了家里的“抢手货”。吃过早饭后,我和我爸就要争夺这辆车的使用权。我问他,你咋不打牌去了?他回,有车了,还不烧油不费电,哪都能去,还看啥牌。 -
封堵“解限速”,电动自行车将迎新国标
许多使用中的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超出了现行标准的规定,主要原因是这些车辆的电动机在动力性能方面有较多的余量,给非法篡改最高车速留下了空间。 新国标也增加了头盔相关规定,要求电动自行车应随车配备1个符合GB 811规定的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并且骑行时佩戴头盔。 -
40公里/小时:非机动车道上的“速度与激情”
国内仅有深圳、贵阳等少数地方规定了自行车的限速标准——时速15公里。专家呼吁,可将骑行分为以通勤为主的日常骑行和以锻炼竞技为主的运动骑行,二者区分管理。 两轮车的被动防护最高效直接的方式就是正确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头盔。一位北京自行车运动组织者在活动通知中写了三遍自戴头盔,但活动当天仍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佩戴,甚至有骑行者觉得头盔提供的“只算保险、不是安全”。 每当遇到有学骑车的家长,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副教授卢福泉就会问他们是否愿意让孩子骑车上学,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否定。原因有两点:一是学校没有开设自行车课程;二是糟糕的道路交通环境。 -
提升安全水平,《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布
-
夜骑带火了这些“生意” 背后的安全隐患别忽视
从“city walk”到“city ride”,如今,骑行已经成为人们体验了解一座城市的新方式。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一段段精心剪辑的“夜骑”视频也吸引了不少人。然而夜骑的风靡,让一些人嗅到了“商机”,出租自行车、陪骑、跟拍等生意格外火爆,其背后都隐藏着不小的安全隐患。 -
电动自行车国标修订调研公众意见,强制性标准理应扩大公众参与丨快评
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强制实施的,实质上与法律规范的性质和作用差不多。而立法过程,有规定要保证公众的参与,法律法规的草案都会征求公众意见。对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强制性标准,也理应扩大公众参与,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
旅行的意义:坐公交环游世界的年轻人
江夏花了29天时间,从上海乘坐公共交通,穿越老挝、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顺利抵达新加坡。其间,他坐过公交车、长途巴士、火车和轮渡。这条跨越6100公里的旅途中,唯独没有选择飞机。 在未知的旅途中,他们会遭遇意外、文化冲击,也感受到人与人的温暖、改变自己的刻板印象。 “有人效仿我坐公交旅行,有人打算骑自行车到印度”。江夏将自己描述为《楚门的世界》里的男主角楚门,一举一动被外界盯着。 -
电动自行车标准“适老化”改革,满足老人出行需求
相关方面在考虑电动自行车管理新规、新标准时,应将老年人的出行诉求纳入考量,对管理规定、国家标准进行“适老化”改革,让老年人能有合法的便捷的代步工具,方便老年人的出行。 -
01:13
奥迪不如雅迪,宝马不如爱玛,南宁人为什么偏爱小电驴丨文化中国行
作为一个常住人口近九百万的城市,目前南宁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达到431万辆,并且每天还在以2000辆的注册登记量增加。除了惊人的保有量外,这里的电动车行驶路权也让外省人叹为观止,被许多网友称为“全国对电动车最友好的城市”,甚至把骑电动车推荐为南宁的旅游项目。南宁对电动车有多友好?为什么电动车能够成为南宁人的执念? -
电动自行车又一强制性国标拟修改!涉及温度异常报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