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万亿元保险资金,入市增量空间有多大?
纵向研究保险资金近10年配置情况发现,固定收益类资产一直是保险资金的重仓配置。但2024年险资入市增量资金高达三千多亿。 理论数值尚有4万亿元增量入市空间,但受制于多重因素,实操中难以企及这一上限。 受限于绩效考核机制、会计核算和偿付能力等等诸多因素,内地保险资金在权益投资方面还面临技术性障碍,难以实现“长钱长投”。 香港险资投资配置灵活度更高,配置资产范围更广。 -
不再以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国资如何做创投?
随着近年来国有资本在PE/VC行业的渗透率和占比逐年提升,穿透的国资考核要求和现状不相适应,“迫使国资做出改变”。 有的地方容亏率最高可达80%,但也有相应的前提条件,里面解释空间比较大。 “容错机制需要配套,外部的监督应该怎么做,这其实需要更精细化。” -
麦肯锡周宁人:“不能大行去干小行的事,小行去做它做不了的事”
无论国外银行还是中国的银行,其实都面临估值陷阱,整个银行业估值水平在所有行业当中最低。这表明整个银行业面临内在商业模式层面的挑战。 这逼迫银行重新思考财富管理业务是产品销售导向还是客户价值创造导向。因为过去的中收是卖产品式的,卖一笔提一笔佣金。而国外的财富管理的业务考核基于对客户的资产回报率。 在现有框架内肯定难以突破,科技金融需要创新能力和机制推动。 -
学术会议口碑每况愈下,要警惕学术权力滥用
不少人积极参与各种会议,更大与更真实的目的在于构建或扩大学术朋友圈,尽量认识一下行业大佬,力争要到大佬的联系方式。 大佬们驾到,但很多情况下,不少人讲的还是老掉牙的东西,不少人仅仅把之前在其他场合讲过的东西改头换面一下。 各类学术期刊的主编、编辑及编委为何那么受欢迎?现行科研考核体制与机制下,刊发论文是最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发论文,尤其是如何快速发论文,作者们当然是与众期刊的主编、编辑及编委们攀上关系。 -
管理人、基金经理、销售方,谁还在漠视7.2亿基民的收益?
2019年-2023年,在“砍三刀”之后,10位“顶流”基金经理年管理费收入依然相当丰厚。但从相对收益率维度比较,这10位基金经理在成为“明星”后没有给基民带来超额收益。 券商客户经理只能不停地引导基民去购买公司产品库里考核系数较高的基金,否则难以完成当月考核指标。 应彻底与规模“脱钩”,转向对长期业绩的考核机制是主动权益类基金在基金业发展过程中长盛不衰的一大利器。 -
Manner咖啡店员“撒泼”:导致“失控”的还有管理和考核机制
打人和泼粉都违法,相关店员依法依规受到处置自不待言。但透过事件本身,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店员的情绪失控由来有自,当一个人已经被恶劣的情绪裹挟得无法喘息,即使不对顾客动粗,也会在别的地方发泄出来。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这种坏情绪加害到他们自身。 -
厦门招聘骨干教师遇冷:彰显消除编制溢价的必要性 | 快评
多年来,取消编制的呼声一直很高,一些改革或在进行中,或在酝酿中。就公立学校教师而言,一些地方有在探索“教师退出机制”,一些人解读为打破教师铁饭碗,将来可能会如此,目前的动作还比较温柔,例如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只是进行分流或令其提前退休。长远看,包括公立学校在内的事业单位改革,取消编制或令编制的溢价归零,或在所难免。 -
黄埔的突围时刻
“身处黄埔,不仅可以对接区内的产业需求,粤港澳大湾区的所有科研、产业资源都可以利用。” 从中新广州知识城到广州科学城,从黄埔港到广州国际生物岛,南北贯穿着两条轴带,一条被称为“产业创新带”,而另一条则称为“科技创新带”。 “以前在系统内,大家要做的就是发论文,现在考核机制向产业向市场倾斜,比如帮助企业解决了哪些技术难题。” (本文首发于2021年12月9日《南方周末》) -
经理人必读|疫情之下,CSR工作因时而变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企业经营造成较大的冲击,近8成受访企业预计对业务的影响将持续3至6个月,同时对企业原定的线下公益项目实施、员工志愿者活动等CSR工作造成干扰,但另一方面,企业快速的信息整合能力、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以及风险管控机制再度受到公众重视,企业应急救灾的能力受到了一次全面的考核。CSR经理人的下一步工作,应将重点放在疫情后期评估与传播上,关注时刻变动的社会需求,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
兄弟城市较劲,院士轮番调研 ——邢钢搬不动
邢钢搬迁矛盾背后,也是空气质量“差生”的共同困境。林明直言,衡水反对邢钢搬迁,不只是因为衡水湖,还有空气质量考核的压力。 “河北省正在从‘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转变,想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需要特钢作为原材料。所以河北也不想就这么放掉邢钢。” 在所有钢厂搬迁项目中都可以设立一个联席机制,邀请各利益相关方、专家、媒体和公众代表一起,从项目一开始便进行跟踪,“有质疑,大家坐下来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