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年来的首次校园逮捕,引爆了美国高校的反以浪潮
美国当地时间2024年4月18日下午1点30分左右,全副武装的纽约警察涌入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大规模抓捕参加反以色列抗议集会的学生,引发空前震动。一场美国高校师生的反战抗议潮,也开始逐步蔓延至全美其他大学校园。 -
美国高校:巴以冲突的“第二战场”
高潮出现在4月18日的白天。在《纽约时报》的记录中,4月18日下午1点半,身穿防暴装备的纽约市警察进入哥伦比亚大学驱赶抗议学生,逮捕了超过100人,暂无人受伤。 苏明哲所在的纽约大学于4月22日进入大规模抗议阶段,当天是犹太人的逾越节。“下午,有近200人集中在学校门口,支持巴勒斯坦和支持以色列的团体都有,前者人数更多。” 随着4月24日美国参议院批准以色列军援法案,亲巴勒斯坦抗议者的反对呼声再次提高。高校抗议席卷民主党控制的东西海岸,甚至蔓延至共和党主导的德克萨斯州。 这场高校抗议浪潮,如同2020年的弗洛伊德事件一样,正在分裂美国社会,只不过这次撕裂的是阿拉伯群体和犹太群体。 -
纽约大学教《有机化学》课的老教授翻车,谁的锅?
在教育界呆了一辈子后,在教师、设计和学生的诸多角色之间,我感觉做学生最难。他们面临的压力比老师大得多,而且师生权力地位根本不对等。老师耽搁学生的例子不胜枚举。学生赶走老师是极个别的案例,否则也不会成为新闻。 -
中国少年“爬藤”记:一场家庭条件和学生个人努力的赛跑
相比2019年参加国内高考的1000万考生,5万爬藤少年只是极小众。 为了确保“有书可读”,王奇奇的申请数量是25所,姚松辰15所。 留学顾问曾与家长“制造”出真实,将某个学生送进纽约大学。自始至终,学生不知道,这件事还有额外隐情。 -
“他离开了战俘营,却生活在更大的战俘营中” ——香港国际战俘营的故事
“即使不在东京帝国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和约克郡圣约翰大学,(而是)在被囚禁的特殊环境中,同为盟军战俘,因国家、民族、阶级、政见、文化和宗教伦理不同,冲突性伤害和内讧创伤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
疫之沉思 | 杨渡:与世界共生,我们才能好好的
编者按:在此新冠大疫流行之际,但见欧美报刊多邀请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等连篇撰写哲学沉思一类文章。貌似小众,实则时需,因为惊魂未定的人们需要哲学沉思,需要短暂的停顿,来弄清我们人类的处境和景况,以明白向何处去,即死亦须死得明白,活也活得更有意义,所谓“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也。循此,本编辑邀请居住纽约的年逾九旬的作家王鼎钧,居住德国的波恩大学教授顾彬以及居住台北的作家、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诸先生,用汉语展示我们的疫之沉思。 -
疫之沉思 | 王鼎钧:这恐怖的威胁,不料晚年又经历一次
编者按:在此新冠大疫流行之际,但见欧美报刊多邀请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等连篇撰写哲学沉思一类文章。貌似小众,实则时需,因为惊魂未定的人们需要哲学沉思,需要短暂的停顿,来弄清我们人类的处境和景况,以明白向何处去,即死亦须死得明白,活也活得更有意义,所谓“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也。循此,本编辑邀请居住纽约的年逾九旬的作家王鼎钧,居住德国的波恩大学教授顾彬以及居住台北的作家、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诸先生,用汉语展示我们的疫之沉思。 -
疫之沉思 | 顾彬:友好的解释学与有敌意的解释学
编者按:在此新冠大疫流行之际,但见欧美报刊多邀请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等连篇撰写哲学沉思一类文章。貌似小众,实则时需,因为惊魂未定的人们需要哲学沉思,需要短暂的停顿,来弄清我们人类的处境和景况,以明白向何处去,即死亦须死得明白,活也活得更有意义,所谓“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也。循此,本编辑邀请居住纽约的年逾九旬的作家王鼎钧,居住德国的波恩大学教授顾彬以及居住台北的作家、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杨渡诸先生,用汉语展示我们的疫之沉思。 -
大学读“中外合办”,会是怎样不寻常的体验?
我们以宁波诺丁汉、西交利物浦、上海纽约、昆山杜克四所中外合作办的大学作为考察的样本。 -
中国少年“爬藤”记:一场家庭条件和学生个人努力的赛跑
相比2019年参加国内高考的1000万考生,5万爬藤少年只是极小众。 为了确保“有书可读”,王奇奇的申请数量是25所,姚松辰15所。 留学顾问曾与家长“制造”出真实,将某个学生送进纽约大学。自始至终,学生不知道,这件事还有额外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