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鹏飞: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关系到供给体系的重大变革
过去,为快速解决住房短缺的问题,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福利住房制度在多方博弈和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以外延、外生、高速、开发和投机为特征的住房发展模式。现在可能正在转向一种双轨模式,即市场负责市场部分,保障则交由政府负责。 -
“财政资金要投向真正存在短缺的基础设施部门”
为什么很多企业觉得西部地区改善了硬件基础设施,但投资回报率提高并不明显?这是因为西部地区的营商环境相对较差,企业的额外支出会更多。 恰恰是东部地区繁荣的民营经济,对基础设施的数量提出了更多和更高要求。 一块钱到底是让政府来用好,还是给企业去投资带来的效益大,要有一个标准。我们希望用一个经济学的标准来加以评估。 -
韩国医生大罢工,解决问题的关键应是市场化改革
韩国遇到的问题,其实其他国家也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全球问题。但是光从医学院学生扩招来下手,显然并不足以解决医生短缺问题。重要的还是在方向上朝市场化改革,在手段上要尽可能破除各种管制,让医院成为真正的决策者。 -
盐碱地如何变良田?
选育和种植耐盐碱作物,将盐碱地变成良田,提高盐碱地粮食生产能力,不失为解决粮食短缺的一种方法。 -
厄尔尼诺支配下的全球暖冬:“蝴蝶翅膀”已扇到多国农业
400万美元,这是2023年轮船“插队”通过拥堵的巴拿马运河支付的最高费用。费用暴涨的原因很大程度得归结于巴拿马有记录以来最为干旱的10月。 2023年智利的早熟车厘子减产一半以上,这主要源于雨水过多与光照不足,10月下旬至11月底之间,出现了15年来最大规模降雨。 早在7月,印度政府就宣布禁止出口巴斯马蒂香米以外的白米,原因之一便是担忧厄尔尼诺会导致国内白米短缺。这对国际市场冲击颇为明显。 旅游业或许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至少在北美是如此。美国南部的降水可能会多于往年,犹他与科罗拉多州的滑雪胜地也许会迎来更多游客。 -
多地儿科告急!“儿科荒”何时能破
近期一些地方出现儿科门急诊量激增,远超医院和科室承载能力的现象背后有很多值得长期关注的话题。除了继续落实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一般性感染的诊疗能力和重症识别转诊效率,儿科医疗资源长期短缺的老难题同样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
23万一只实验猴,谁在炒高“猴哥”身价?
“猴价的起落比股市涨跌更让人提心吊胆。”随着疫情暴发,相关疫苗和药物研发进程的加快,打破了养殖速度和消耗速度之间的平衡,全球都面临着实验猴供应短缺的问题。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实验猴是什么来头。 -
居家、囤货、“要不要回国”……“兵变”中的俄罗斯生活
一名在罗斯托夫的中国留学生刘佳对南方周末表示,“今天我出门采购了食材和生活物资,学生宿舍在城市西郊,所以没有见到武装力量。”罗斯托夫街上车辆比平时少,有很多居民前往商店采购,商品短缺的情况暂时没有出现。 -
争夺免疫球蛋白:救新冠患者还是免疫缺陷人群?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远非免疫球蛋白短缺的唯一受害者。包括吉兰-巴雷综合征、脱髓鞘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内,有大量神经内科、血液科、免疫科病患急需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是否适用于新冠治疗,医学界仍有争议。明证便是各家医院近期推出的,各有出入的新冠诊治方案。 药监部门已介入免疫球蛋白的流通环节,以确保其流向医院。生产端亦加强了医院免疫球蛋白的保供力度,同时加强对产品流向与价格异常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哄抬物价。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12日《南方周末》) -
01:20
肯尼亚持续干旱,致数百万人粮食短缺
由于连续四年雨季缺雨,肯尼亚正遭遇4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干旱导致牲畜死亡、粮食绝收,导致肯尼亚全国超过400万人面临粮食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