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维权频现“天价赔偿”:版权保护还是碰瓷致富?
在著作权领域,“碰瓷式维权”的主体被称为“版权蟑螂”,即基于原始取得或继受取得(也称传来取得)的作品著作权,以诉讼相要挟的方式进行版权运营,以牟取不正当利益。 学术界也有观点认为不应将维权行为“污名化”,立法初衷是保护知识产权,但实践过程中难以避免被滥用。这不仅仅是字体版权的问题,也不是单一国家存在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央视回应世预赛十八强赛未获赛事版权:对方报价极度畸高
《黑神话·悟空》被指控抄袭:公共元素无版权,民族文化非禁脔丨快评
孙悟空的形象业已成为一种“公共知识”,早已不是任何个人与组织所能垄断的“版权”了,除非能够达到“七龙珠”或是“大话西游”级别的原创性。网站提供推荐性国标免费下载被巨额索赔,国家标准不应成为行政垄断的摇钱树
国家标准的性质,决定了其应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应该推动包括推荐性国家标准在内的所有国家标准免费公开,允许并鼓励企业和个人传播国家标准,使国家标准更好地起到规范作用,而不是被个别行政垄断机构当成牟利的摇钱树。一桩食品标准侵权官司引发的争议:国家标准能否免费下载?
让食品伙伴网“重度使用者”们感到困惑的是,过去能轻松下载的国家标准,版权到底归谁?是起草的专家、出台标准的部委、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还是质量标准公司? 在裁量时,法院酌情考虑到国家鼓励和支持国家标准的传播,涉案推荐性国家标准依法可以免费浏览学习,以及在食品伙伴网浏览、下载涉案推荐性国家标准均是免费的。“特朗普遇刺照片版权归属”上热搜,视觉中国为何如此广受争议?丨快评
网从法律上来说,作品创作者的版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如果视觉中国确实从版权所有人那里合法获取了授权,在授权范围内进行销售,也无可厚非。但是这种销售权的授权链条是否清晰完整,是不是独家销售权,作为用户往往并不了解。竖屏短剧:站在风口野蛮生长
2023年被从业者称为“付费短剧元年”,短剧领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伴随着众多评价参差不齐的作品问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使得短剧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正如娱乐产业中任何新兴趋势一样,短剧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曲折,表面繁荣掩盖不了题材重复、侵犯版权和内容低俗等问题。不过野蛮生长中的短剧行业也在不断进行自我革新和调整,逐步从无序粗放走向规范专业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今年,迪士尼“失去”了米老鼠
迪士尼花了100年时间给人类造的童话毁之一旦。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经典形象进入公有版权领域,就算迪士尼不断迭代,也可能无法避免这些基础形象在人们心中变形。需解决语言壁垒与版权保护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吴义勤谈网文出海
长期以来,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海外对中国文学的形象都有一定的偏见。一些海外读者认为中国文学都是政治化的、意识形态化的、宣传化的。 现在我觉得AI翻译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当前,以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高速发展,为网络文学出海翻译带来创新增量。观影拍照片构成所谓“盗摄”吗?我个人有不同的观点
知识产权法律,谈的是利益。某种程度上,它维护的是商业、市场的运行,保护的是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利益,所以,它的程度是有限的。专利与版权,都是有保护期限的。那么,在考量知识产权与公众自由之间,就应该有一个权衡,不能一味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减损大众自由。况且,正如前面所言,几张图片并不损害实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