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河日上》《江河之上》齐上映, 环保剧火了吗?
《江河日上》和《江河之上》,相似的名字带来了“集聚效应”。“任意一部剧改个名字,可能结果就是各播各的,不会被拉在一起讨论,没有这么高的关注。” “敏感、专业、说教、戏剧性弱等,都是以往人们对于环保题材的刻板印象。” 2005-2021年,环保剧数量大概两三年推出一部,2022年以来,迎来“小爆发”,电视剧里的环保问题包括企业排污、水污染、乱砍滥伐、农村环境污染等;主题融合了环境污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林业改革等;主角通常是国企工人、村支书、县长、市长等“体制内”人物。 (本文首发于2024年3月21日《南方周末》) -
扶持招商引资企业?四川通江指定集中熏肉点,是什么来历
“熏制限于在该公司购买的肉制品。”通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就这一表述致歉,称经与企业协商,面向社会开放。 指定集中熏制点是当地招商引资企业。“(巴山牧业)这个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我们也想扶持下本地的企业。” 专家认为,家庭式、小规模、小作坊的熏制腊肉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影响,但工业化、规模化熏制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影响有待重视。 -
绿色工厂争议:有环境违法违规记录,还“绿”吗?
2023年3月公布的第七批绿色工厂最终名单里,45家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违规记录。 绿色工厂评选背后争议的焦点是,“环境污染事故”如何定义?企业环境违法违规记录是否构成绿色工厂参评“一票否决”条件? 各地评审的尺度不一,也造成不同省份入选的绿色工厂环境表现不同。来自浙江、上海、江苏、黑龙江、重庆、四川的企业环境表现较好,近三年来在绿网数据库中没有环境违法违规记录。 一家绿色工厂的绿色亮点是什么,有何生态价值,能为同行作何示范,都应进一步公开相关信息。 (本文首发于2023年4月27日《南方周末》) -
企业公关应走正道,别搞信息污染损害公众知情权丨快评
这些“公关”手段,本质上是通过“污染”信息源,人为控制信息的呈现。无论是“压制负面信息”,还是“增加正面信息”,都会严重影响真实信息的呈现,损害公众的知情权,影响公众对事实的全面认知。早在2013年司法解释就明确,有偿删除信息或者有偿发布虚假信息,都属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则构成犯罪。 -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生态环境工作不是简单传导压力
在整个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中,财政划拨占比不到十分之一,更多是引导性的,谁污染谁补偿,谁治理谁受益。要积极引导银行和社会资金投资,让企业来唱主角。 双碳是倒逼机制,能源、产业、交通、用地四大结构都可以根据双碳目标调整得更健康。好比一个胖子只是体重超标,可能不会去减肥,如果他去体检发现自己生病了,就会制定减肥计划,自觉行动。 (本文首发于2022年3月10日《南方周末》) -
药企环保问题为何频发
原料药需要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生物技术来制备,属于精细化工范畴,是整个制药链条的最上游,“原料药三废产生量大,成分复杂,污染也往往集中于这个环节”。 我国在全球制药产业链上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原料药领域,原料药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实际上现在的污染物都有技术能处理,就看企业投入的决心了。” -
猪仔震动金融圈: 企业因水污染被告,银行要担责吗?
一家养猪场被环保组织发起环境公益诉讼,给该猪场贷款的两家银行也被列为共同被告,“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第一案”引起金融圈关注。 2021年12月,一审判处企业存在水污染事实、承担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但对银行的诉讼请求被驳回。驳回的直接原因是污染行为和贷款发放没有时间交集,而背后的难点还在于,我国暂无银行承担环境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虽然本案并未判决两家银行承担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但仍然具有意义,为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此案的判决书最后强调,被起诉的两家银行“应当通过本案提高思想认识,有效开展绿色信贷”。 (本文首发于2021年12月23日《南方周末》) -
招商局历史博物馆馆长樊勇: 在蛇口迈出第一步
发展之后的深圳也很快地意识到来料加工、污染程度高的工业不具备可持续性,走到发展“三资企业”的道路上。 (本文首发于2021年6月17日《南方周末》) -
备战碳中和丨三藏科技童甫:大气污染监测数字化,激活企业自发环保意识
-
碳中和“出圈”: “倒逼我们下更大的决心”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两会,至少有37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及“碳达峰”“碳中和”,有的还形成了正式的提案、议案或建议,关注碳的代表委员领域不仅来自能源行业,还有农业、海洋、金融、法律,甚至互联网企业。 “相比于过去针对污染物的环保治理模式,碳中和是一个更高的要求,也倒逼我们下更大的决心,深化能源结构改革。” (本文首发于2021年3月11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