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义务制教育学校违规收取700多万择校费
造“神” 超级中学的源起与隐忧
个别“超级中学”每年获得的教育经费,往往超过当地普通中学所得经费的10倍;此外,在招生政策、遴选优秀生源上,也多以“实验”之名,获得倾斜。“超级中学”一家独大,造成当地教育生态的失衡,是“小升初”长期为人诟病的根源。拒绝猫腻,插队有“理”
排队越多的地方,各类例外也越多——体制内叫快速通道,体制外就叫插队、后门。中考、高考各类加分就是插队的变形。公正透明的加分远优于对外矢口否认、实际暗箱操作的“内部照顾”。赞助费、择校费、特长生、条子生,几乎都没有可公开的规则,让排队的孩子和家长伤透脑筋。“小升初”利益链能否斩断
北京小升初竞争的残忍,源自一条体制外的小升初利益链条。继多次强调治理小升初乱象的决心后,教育部一号文件第一次声明了量化的治理目标:三年内实现跨区择校生源不超过10%。花钱上名校的路堵了,靠“关系”上名校的门还开着?
如果教育部一号文件真的实施,真的可以根治择校乱收费这一体制顽疾吗?为此,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清华园教育集团副校长闻风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八禁令治择校乱收费
教育部网站2月23日公布《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占坑班”和以跨区域为名收取的“择校费”再度成为重中之重的治理任务。这八条措施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审计署印发,旨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广州市属中小学去年收“择校费”6526万
我讲句心里话确实不知道,不是我想知道就能知道,西安收千万择校费校长被免
禁令之下,择校费往往只是换了一个“马甲”继续存在,变成“捐资助学款”“赞助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