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就是提高赤字率”,全国政协委员刘尚希谈经济发展
3%不是风险的警戒线。实际上,这是欧盟上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财经纪律,后来欧盟国家自己也没能遵守。所以把它当成一个教条去理解、去解决问题是错的。现在我们要树立新的观点:财政收支平衡,不等于财政可持续。“风”从地方来:心理健康、“老老人”与“小小孩”成热点
9个省份特别强调“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校园欺凌等社会热点问题也被青海等省份列入治理目标。 10个省份在2025年工作计划中提及“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医疗、医保、医药改革措施中,各省对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着墨最多,但从“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过渡到“以医疗服务养医”并不容易。 8个省份将养老和托幼等服务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一环,列入2025年头号任务中,银发经济更被29个省份列为提振消费的举措。 往年常提的“社区养老”“居家养老”,2025年变成了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生育支持政策方面,除了完善生育补贴,更多地区将发力点放在“普惠托育”环节。为提振消费,国常会作出部署丨时政周报
教育部副部长何光彩出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以工代赈中央投资50亿元。 最高检披露“油罐车运输食用油”案进展,两地已提起公诉。 广州全市小学课间10分钟调整为15分钟,鼓励每天1节体育课。 一周时政新闻回顾(2025年2月8日—2025年2月14日)为扩内需,国务院呼吁挖掘餐饮、家政等基础型消费潜力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要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如文旅、教培等领域。打着“国家补贴”的幌子欺诈乡下老人,何以屡屡得逞?
基本事实是有些商家打着“扩大内需”“享受国家科技产品下乡补贴”的幌子对乡下的无知老人进行欺诈。2023年“国家账本”,收支政策排首位的扩大内需是什么?
4月12日,2023年中国消费发展论坛将于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举办。扩大内需政策叠加发布 促进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
《纲要》明确提出,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需求侧改革”从哪入手?
从强调扩大内需到“内循环”为主体,尤其是当前国外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时候,解决社会中长期“需求”的问题自然浮出水面。 在苏剑看来,税收政策、社会保障体系、企业和老百姓私有产权保护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做不一定短期见效,而不做则永远没效”。【央视快评】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 形成供需良性互动
扩大内需必须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有效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