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家账本”,收支政策排首位的扩大内需是什么?

4月12日,2023年中国消费发展论坛将于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举办。

3月5日国务院委托财政部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2023预算草案报告”)

这份被称为“国家账本”的报告,先总结归纳了去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执行情况,后提出今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草案。

3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对该报告的审查结果显示,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总体可行。

财政经济委员会针对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提出了多项建议,其中“不断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部分指出,要加强对扩大内需、科教兴国、乡村振兴等的财力保障

扩大内需是市场经济国家历久弥新的经济学命题,内需的持续扩大也被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与重要动力。既然“扩内需”与“稳增长”息息相关,它究竟有什么含义,对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实际上,国内外关于内外需的界定众说纷纭,有一种比较符合国内国情的说法是把消费、国内投资定义为内需,把出口、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视为外需(王健,《内需强国:扩内需稳增长的重点·路径·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根据新华社发布的“2023预算草案报告”摘要,2023年的第一个主要收支政策便是“发挥财政稳投资促消费作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具体分为三大实施方向:

(一)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

(二)加强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

(三)支持加力稳定外贸。

第三条稳定外贸偏向“外需”,即进出口。

头两条偏向“内需”。由此可见,从国家财政的角度考虑扩大内需,需要同时提高国内居民消费与政府投资,而扩大消费更是重中之重。

“稳投资促消费”意味着要让人民群众有钱花、敢花钱、有地方花,但绝不是鼓励居民超前消费,也不表示透支市场的消费能力,而是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扩大内需战略是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

这份纲要还指出全面促进消费的同时应加快消费的提质升级,包括以下四个层面:

(一)持续提升传统消费

提高吃穿等基本消费品质。释放出行消费潜力。促进居住消费健康发展。更好满足中高端消费品消费需求。

(二)积极发展服务消费

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增加养老育幼服务消费。提供多层次医疗健康服务。提升教育服务质量。促进群众体育消费。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三)加快培育新型消费

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新模式。促进共享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发展。发展新个体经济。

(四)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倡导节约集约的绿色生活方式。

从中可以清晰、简明地看到顺应扩大内需战略的消费升级,传统消费、服务消费、新型消费与绿色消费是关键。

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快速恢复,大力提振消费被各地政府提上日程,人们对于推动扩大消费与消费结构转型的认识也越发迫切。

作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新闻平台,南方周末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变迁,对消费领域的关注也由来已久。近年来,南方周末先后通过研究报告、权威访谈、深度报道等多种形式,从宏观形势、新消费业态、消费城市等多个维度切入,探析中国消费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4月12日,南方周末计划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2023年中国消费发展论坛,旨在链接政府、学界、企业等多方力量,搭建开放、公共、高规格的对话和传播平台,探寻新格局下中国消费的创新发展路径。

2023年中国消费发展论坛将于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举办,以“扩大消费与消费结构转型”为主题,关注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扩大内需战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新消费等热点议题。

此外,本届论坛设有“年度消费影响力评选”(参评范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希望通过关注中国消费市场的前沿趋势,挖掘具有创新意义与长远价值导向的品牌实践模式/成果。奖项评选由南方周末研究院发起,设有企业类、产品/案例类评选。

咨询电话:020-87374330

咨询邮箱:nfzmbrand@infzm.com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