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就是提高赤字率”,全国政协委员刘尚希谈经济发展
3%不是风险的警戒线。实际上,这是欧盟上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财经纪律,后来欧盟国家自己也没能遵守。所以把它当成一个教条去理解、去解决问题是错的。现在我们要树立新的观点:财政收支平衡,不等于财政可持续。
责任编辑:钱炜
2025年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在驻地接受媒体采访。(南方周末记者韩谦/图)
202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
“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提高赤字率,适当扩大政府债务的规模。”在全国人代会开幕的前一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在谈到赤字率问题时如是说。
围绕民营经济发展、提振内需等话题,3月4日,刘尚希接受了南方周末等媒体的采访。
财政收支平衡,不等于财政可持续
记者:对于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财政赤字率,你怎么看?
刘尚希:在内需不足制约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提高赤字率,适当扩大政府债务的规模。
内需不足,实际上就是支出不足,具体表现为企业的支出、居民的支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政府支出具有乘数效应和杠杆作用。政府投入的资金,无论是通过基建项目、公共服务,还是直接补贴,最终都会转化为企业收入或居民收入,带动消费和投资。例如,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需要采购原材料,这就成为了企业的收入;同时企业盈利,就会减少失业、增加员工收入,为居民消费奠定基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赵立宇
shaoxiyu
要扩大内需,首先要维护信心!没信何谈交易!吃光光的消费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