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亿万巨奖一诺千金:“乡下人”是更本色的美国人
小镇立国是美国的一大特色。托克维尔就曾指出过,美国的乡镇建立先于县、县又先于州、州则先于联邦,小城镇本位的基层自治全方位塑造了美国 (本文首发于2020年7月30日《南方周末》) -
寻访法国大革命遗迹: 最宏伟的“实验剧目”
发生在230年前的法国大革命,并不仅仅是法国的变革,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中,从殖民地独立运动到欧洲民族解放运动,乃至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无数的政治运动继承了这笔革命遗产。而在巴黎留下的遗迹与作品里,这场大革命向世人展示的自身形象也逐渐清晰。 -
革命史的现场质感
从斯塔尔夫人到托克维尔,法国19世纪自由主义者的智识遗产之一或许正在于:直面本国传统中的幽暗面,沉痛自省,不诿过于外人,在废墟中重新构建自由 -
托克维尔为“法国病”开出的药方
托克维尔深知,法国虽然罹患的是新病,但其根源却埋藏在历史深处。 -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的悖论
托克维尔说过,不管一项法律如何叫人恼火,美国的居民都容易服从,不仅因为这项立法是大多数人的作品,而且因为这项立法也是他自己的作品。和很多美国电影一样,《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再一次波澜不惊地叙述了托氏所言的美国人尊重法律的价值来源:每个人从法律力量的增强中看到个人利益。 -
【《随笔》精选】托克维尔曲线
到了晚清末年,慈禧太后重蹈覆辙,走过一条极其类似路易十六的改革之路,重画了一条“托克维尔曲线”。迟到的改革,居然再一次演变成为可怕的送葬。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里那些富有先见之明的预言,成为大清王朝的一幅临终速写。 -
时代与作家因素
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笔墨中的高贵气质,无可企及,近乎失传。热爱自由,捍卫民主,推崇理性,强调经验,排斥偏见,具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知识勇气,同时又富含激情,挥洒着令人迷醉的人格及审美光华,简而言之,一种具有贵族气息的知识精英。 -
国家主义的逻辑
《旧制度与大革命》在揭示国家主义的自我摧毁的逻辑的同时,所要传达的根本信息,是一个专制传统深厚的国家进行改革的必要和艰难。没有改革,革命难免;进行改革,引发革命也并非不可能。然而,不改革则积重难返,凶多吉少,恰当的改革则可能再造一个自由的民族。 -
以自由看待革命:英国道路与法国道路之别
法国大革命的使命应当是自由,一是摧毁封建经济特权,二是约束政府权力,但实际结果是封建经济特权是被摧毁了,但政府权力却更强大了。英国道路赋予了英国人自由、自治与宪政,法国道路赋予了法国人革命、平等、民主与强大政府。 -
跟风读书也好
《旧制度与大革命》因为王岐山的一句话而倍受追捧。话说当年,有高校领导称读陈寅恪的书不如去看小说,而直到发现上司们关心陈寅恪时才勉强改变态度。或许人们未必读得懂陈寅恪的史学著作,但多识前言往行终究有益,至少大伙会因高官尊崇读书人而慢慢亲近“无用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