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代年轻人太脆弱了?或许我们需要“成熟的自恋”
“如果过于习惯扮演某种‘人设’,我想人会逐渐变得难以直面真正的自我。” 日本精神科医生、学者斋藤环认为,“无论是‘现在的年轻人太脆弱了’还是‘新型抑郁症’,都根源自整个社会越来越强调‘沟通能力’和‘认同(连接)成瘾’的倾向。这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不平等,也导致了社会认同上的分裂,进一步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孤立。” “无论是单纯的自我肯定,还是自我否定,两者都未能真正做到与自我对话。与其努力提升‘自我肯定感’,不如把形成‘成熟的自恋’作为目标——包含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在内。形成‘成熟的自恋’,不仅需要重新审视自我,还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建立深入的联系。”关于陈朗:不是“爱的代价”
感觉生命无意义,怎么办?心理学者彭凯平谈青少年心理健康
“孩子充分地吃好、睡好,和家人、老师、同学关系好,心情好,这才是最关键的。”漏洞百出的“秦朗丢作业”闹剧:复盘一个段子的失控链条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小学生把寒假作业“丢”在异国他乡的卫生间里,结果仍被“热心的成年人”万里迢迢送回这个段子,编得相当高明,也显示出在数字化经济时代,网红对网民的心理特点和浏览偏好拿捏之精准。人们为什么喜欢聊八卦?
一项心理学研究尝试对八卦能够在数千年人类文明史中持续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围绕八卦的不同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合作机制。疾病也会筛选智商?双相情感障碍真的是“天才病”吗?
今天(3月30日)是梵高的诞辰,他不仅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因此每年的3月30日也被定为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 美国心理学家曾经统计了1400位艺术家,其中74%具有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正因如此,这种病也被称为“天才病”。那么,它真的是天才们的专属吗?- 02:2
重生之蔡元培回北大读书?名字的神奇力量
近日,“北大考生蔡元培”引发舆论关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复试成绩信息显示,考生蔡元培复试成绩仍是专业第一,其与上世纪上半叶北大老校长同名引发热议。北大回应,是否录取这名考生仍然要等待最终名单出炉。 与名人重名并不少见。战国时代有赵国名相蔺相如,西汉也有个文人叫司马相如;战国四公子之信陵君叫魏无忌,唐朝有名相叫长孙无忌。这两个案例,都是后人仰慕前人而故意取的重名,要么是父母所取,要么是自己后来改名。 而即便是在当代,不少重名也都会引发公众的兴趣。以明史专家张献忠为例,其“张献忠研究张献忠,为史上的张献忠洗冤”一度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 心理学素有“自我归因”理论:一个人越是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越会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加强心理暗示,让自己尽可能地贴近那个心目中的理想型人格,取名/改名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暗示,其动机不仅是追慕前人,也隐含着自己的人生志向。 北大考生蔡元培”的新闻也显示,原始思维仍然影响着现代人,取一个好名字,依然有不可小觑的正面价值。 “素媛案”强奸犯又被判刑:性犯罪者重犯的几率有多高?
不少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对赵斗淳出狱展现出担忧和悲观。韩国京畿大学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人员评估称,赵斗淳再犯的可能性高达76%。而韩国延世大学精神科教授申宜珍表示,他在狱中的行为已经表现出性欲过盛。变味的“爱情心理学”走进大学课堂:如此教书育人是毁人不倦 | 快评
坦率地讲,上述任课老师讲的套路与诈术,是比较“初级”与“粗陋”的。市面上有更“高阶”与”精细”的所谓“课程”,收费高昂。如不久前被多个平台封禁的“曲曲大女人”,讲授如何“向上社交”、维护“金贵的关系”,导师包月咨询售价7980元,金贵的关系3580元。最贵的课程加入“曲曲的闺蜜圈”,获得线上线下亲自指导,售价为98800元。有人统计,根据网店显示相关课程销量,光靠卖课收益已经轻松过亿。可见此类需求市场有多大。“金室后裔”“北大心理学学士”完颜慧德引争议:谁制造的流量狂欢? | 快评
完颜慧德能够走红,除了“心理咨询”的“专业人设”之外,其浓重方言味的普通话,在网络传播中以其“谐音”获得了二次传播的神奇效果,引得网友纷纷“模仿”“二创”,收获不少娱乐效果。网友的关注早就已经不是冲着“心理咨询”的服务而来,而是将她的视频变成了一个混杂着“审丑”、嘲讽、谐谑、搞笑、模仿、“找乐子”等多种情绪的流量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