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之后的德国人:受害者还是帮凶?
“人们躲过了战火,并在某一时刻在一个破败的音乐厅里倾听着贝多芬的音乐,注目着乐队精湛的演奏和指挥家的运筹帷幄,无论世事如何,他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崇尚文化的民族。这是一个奇迹,抑或是一场骗术?是傲慢还是一种谬论?”德国准总理默茨:蛰伏十数年,“弃子”王者归来
很多人诧异,这位曾深耕欧美商界多年的“亲美派”律师,何以成为北约的质疑者?一个退出政坛十余年的“昨日之人”,又如何逆袭成为德国新舵手?爱丽丝·魏德尔:一个非典型极右翼领袖的崛起
在支持者心中,爱丽丝·魏德尔是德国的救世主;对她心怀警惕的人眼中,她是一个煽动社会分裂的危险分子,一个冷酷的机会主义者。 对未来德国总理默茨及其政府而言,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在决定德国历史转向的关口,如何带领德国走出不确定的未来,证明魏德尔鼓吹的“另类选择”方案是错误的?民意分裂加剧,德国新总理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德国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默茨的艰苦之路刚开始。默茨扛着一系列挑战,如何重新评估其难民收治政策、老牌工业国家如何重拾经济活力,以及德国是否能继续担任欧盟的领头羊? “这次选举本应该更聚焦于终结德国经济模式,比如改变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等问题。”默茨的经济策略从未明确是有利于富人、中产阶级,还是普通人。“我们应该向富人征税,德国的富人太多了,可能每次游说团体还是将(征税)目标放在面包店和普通人身上。”资源换支援?5000亿美元,特朗普“交易”乌克兰
乌克兰的地下宝藏已被金主盯上。数日来,美方通过多种形式施加压力。有外媒评论,美方开价价码高到令人难以置信,“堪比德国一战战败后签下的《凡尔赛和约》”,几乎等同于“对乌克兰进行永久性经济殖民”。 “特朗普不在乎破坏联盟,他更在乎获得更多筹码。这就是二者的区别所在。”伊恩·布雷默说。 在美乌此次“不平等”采矿合作前,乌克兰方面已提出了“借资源换合作”的方案。泽连斯基甚至向美国抛出了橄榄枝,称“美国人提供的帮助最多,因此应该获得最多的好处”。德国大选尘埃落定:曾经的欧洲经济火车头,如今为何吊车尾?
德国经济困局,本质上是工业文明范式与数字文明时代的碰撞。既追不上中美创新浪潮,又守不住传统制造堡垒。裂痕与冰冷:疏离感裹挟慕安会
很多年来,美国代表团来慕安会的目的是“拉拢盟友”,“可这届特朗普政府不一样”。 “狗哨政治!”丹·史密斯在一场公开演讲中如此形容整场演讲,“万斯的演讲就在试图吸引更多欧洲的极右翼和民粹主义者。为极右翼站台,让大家怀疑万斯有干预德国大选之嫌。” “美欧共同价值基础已不再牢固。”2月16日的闭幕式上,慕安会主席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谈到万斯的演讲,现场洒泪。 “中国是在现行秩序中发展起来的,是这一秩序的受益者,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大多数国家的愿望,推动这一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05:36
慕安会圆桌谈:多极化时代,中国如何与世界共赢
2025年2月14日,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在德国开幕。本届慕安会的主题是“多极化”,南方周末联合GDToday邀请中外嘉宾,解读多极化下的最新国际局势。 全球塑料公约难产背后:各国立场“一厘米都没动”?
如果对主席建议案文做一个关键词检索,不难发现各国在谈判中最大的关切:“经济”出现了38次,“资金”有27次,远远超过“健康”的13次。塑料公约对经济的潜在冲击是各国决定谈判立场的重要考量。 “高雄心联盟”指责“务实派”逃避关键问题,是塑料经济的“既得利益者”;“务实派”觉得“高雄心联盟”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最支持上游限产的国家并不是主要生产国。 回望塑料公约筹备的两年间,正是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经济持续下行的两年,塑料公约可以说是生不逢时。考虑到美国、德国等国家的政府换届,2025年的外部谈判环境只会更加艰难。圣诞集市在袭击后结束,移民问题仍是德国未了局
除了一名9岁男孩,另外四名遇难者是年龄分别为45岁、52岁、67岁和75岁的女性。此外,还有两百多人在这起袭击中受伤,其中四十多人伤势危重,生命垂危。 在传统上的政治包容性和政治正确性下,现在难民们面临着“我们是谁”的灵魂拷问。 目前一些人通过制造恐怖袭击这种极端方式来表达不满。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德国的经济竞争力可能会下降,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