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榜:43家银行,谁的答卷合格?谁尚在起步?
银行业绿色金融榜指标评价体系包括绿色投融资、绿色运营和节能降耗三大维度50个子指标,“动静结合,大小兼顾,侧重质效”是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在总分100分的绿色金融测评体系中,没有一家银行得分超过60分。四大行霸榜前四,股份行有掉队者,城农商行则有“跃升者”。 被测评银行信披“各自为政,各表各章”现象较为明显。信息披露“重形式、轻实质”,所披露的内容“散、乱、杂、错”现象频仍,信披质量不高。26.8万亿元银行理财规模变阵:四大行理财子公司跌出前三,行业痛点何解?
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主要供应母行系统,拓展它行渠道的动力不足,对外部渠道代销需求的响应速度较慢。 理财子公司脱胎于银行资管部,老百姓对银行理财的刚兑预期根深蒂固,一时间难以逆转。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但为了规模的稳定和增长,理财子公司必须维持住“稳健”形象。 信贷文化下,投资往往是“领导负责制”,需要层层审批,流程复杂,响应速度慢。而在投资文化下,则强调“投资经理负责制”。在研究员支持下,投资经理灵活、自主、快速地决策。公司领导很少干预投资经理的具体投资决策。 对于理财子公司而言,有一个争议较大却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否需要自建权益投研能力?如果理财子公司的目标是做全能型资管机构,优秀的权益投研能力不可或缺。权益投资方面则可通过委外和FOF(基金中的基金)实现,而不是亲自下场。金融马拉松,中行如何做好国际化的“头雁”?丨透视银行业年报⑧
按总资产计,中行曾是中国第二大商业银行。四大行伴随中国经济崛起而快速成长,资产规模年均扩张速度接近20%。但中行在此期间规模扩张速度年均只有约15%。 中行在2009年贷款规模的超速扩张结果之一,是中行总资产规模在2010-2012年间超越农行升至四大行第三。但与此同时,中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却出现滑坡,连续三年低于四大行均值。 在全球金融监管趋严非常明显的情况下,中行应珍惜海外牌照,紧随中国企业出海策略;继续提升国内业务份额,但应更看重业务质量。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如何重兵布阵2024年?
继2023年,服务实体经济这一热门词汇再次出现在多家银行的官方表述中。“四大行”均表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 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银行贷款余额占比为10.2%。而同属于五大业务范畴内的绿色金融贷款占比已达19.2%。这意味着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急需发力。 “四大行”均提及,要当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具体到重点防控领域,则提到了房地产、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这也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要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交行、光大和广发在内的多家银行也做出类似表态。汇金出手增持四大行 系时隔8年再出手
实施两年后,深圳告别二手房指导价?
一位国有四大行深圳分行的员工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没有公布正式文件,但银行可以开始根据评估价发放贷款。 深圳是全国首个推出二手房指导价的城市。随后,西安、宁波、成都、东莞等地也跟进推出相似政策。四大行存款利率下调:3年期降0.15个百分点,其他期限0.1个百分点
金融圈炸锅!金融机构要集体降薪?工作20年员工月薪3000元?四大行凌晨紧急回应
作为金融业的“金饭碗”,银行从业人员近期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近日,网上有关国有金融机构要降薪的传闻引发热议。一则聊天记录显示,应政策要求影响,全国金融业要全体降薪,银行业人士普遍表示,降薪已是“常态”,甚至有基层从业人员感叹,已“降无可降”。 8月7日凌晨,四大行集体回应薪酬问题,称目前没有降薪安排。150万员工吃了定心丸。人民日报点名万达、乐视、四大行:莫把工具当目的
去杠杆是企业必须面对的新常态。今日中国经济的繁盛,实体经济是根基,金融之水来滋养,缺一不可,但不能本末倒置。媒体称8月四大行新增贷款仅破千亿
多家机构普遍估计,8月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或为7000亿元左右。今年以来,商业银行逾期贷款增速较快,对商业银行贷款投放造成较大制约,“惜贷”情绪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