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你想被怎样埋葬?
从“糖果自动贩卖机”式的骨灰盒到混着死者DNA的记忆玻璃,从骨灰画像到骨灰烟花筒……在美国,个人主义、环保意识与科技驱动的体验经济正在改写人们对死亡的认知,殡葬业的变革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遗体处理方式、葬礼仪式和纪念品的多样性,既蕴含着人对个性的追求,也体现了人在死亡面前的“不平等”:“在死亡后,如何处理遗体以及允许哀悼者如何纪念或对待死者,往往体现了一个社会在阶级、性别、年龄、宗教、种族和信仰方面存在的所有不平等。有时,就像美国穷人没有‘权利’获得公共资助的葬礼一样,死者之间的不平等甚至比生者之间更大。”曾经的糖果大王,如何破局年轻人市场
虽然从一些视角来看,“糖果大王”出售了有些可惜,但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讲,徐福记的两次股权出售,本质上是家族企业在时代变迁下的一种利益抉择。发挥主体性:社会组织如何助力协商民主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组织,尤其公益慈善组织,成为践行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之一。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协商作用,需要在理论、平台、制度、渠道、技术等不同层面激活与创新。“两高”报告加减“法”:变化背后有深意
此前5年,“两高”报告中关于“认罪认罚制度”的表述主要为“落实”“推进”和“正确实施”,2025年的关键词是“规范”。 报告内容的加减,不仅是“两高”工作重点发生了变化,也是它们“转型”的需要,更是社会变迁和社会矛盾变化的某种体现。 最高检2022年工作报告明确,对于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要“全面推开”,到了2024年时,表述变成要“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不过,2025年报告中,只字未提。尹秀珍:“刺天”的勇气
推荐理由: 尹秀珍的创作极具实验性与人文关怀,她以日常物品为载体,将个人记忆、集体经验、社会变迁织入装置、雕塑、影像等不同的艺术语汇。在2024年大型个展“刺天”中,从微尘到宇宙,她以勇猛精进的姿态,重启“天问”的求索之路。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为家写史,治好了我的中年焦虑
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将埋在岁月里的故事记录下来,他们的家庭故事在网络空间收获回响,形成共鸣,一起拼出时代的切片。这些转身回望来路撰写家史的人,也从中收获了超越记录本身的价值——他们重识了家人,看到一个家庭在时代变迁中的韧性,也重识了自己。张燕玲的2024年度好书
不懈追问“人何以成为人”的终极关怀,既为一代异乡人雕刻“精神胎记”,也为改革时代书写人的变迁史。刘勃的2024年度书单
没有核心事件,没有主要人物,却把二百年政治生态、社会风气的变迁呈现得行云流水,浓墨般的暗夜,终于弥漫得浩瀚无垠。王小鲁:《光之子》中的卡先加 | 电影法门
梅朵仿佛秉有一个温暖灿烂的内部世界,可以将她作为一个尺度来衡量高原上的人情变迁,从中衡量出今天人们的情感质量已残破不堪。她富有激情,渴望一个情感饱满的世界,但周边的人事,以及家庭的结构,都无法满足她。她映射出这个世界的巨大亏欠。- 04:52
从苏-57来华看中俄两国军贸合作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