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糖果大王,如何破局年轻人市场

虽然从一些视角来看,“糖果大王”出售了有些可惜,但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讲,徐福记的两次股权出售,本质上是家族企业在时代变迁下的一种利益抉择。

责任编辑:梁欣婷

3月3日,雀巢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已与徐氏家族达成协议,收购徐福记剩余40%的股份,这意味着继2011年收购徐福记60%的股权之后,雀巢正式实现对徐福记的全资控股。

作为年营收超70亿元的“糖果大王”,徐福记为何要出售全部股权?当消费者愈发追求“低糖生活”,与糖果深度捆绑的徐福记为何仍被雀巢看好?

一个愿卖

1992年,台湾徐氏四兄弟徐镨、徐乘、徐沆与徐梗,察觉到大陆糖果市场的商机以及低成本优势,在东莞成立徐福记。

最初,他们以代工贴牌糖果出口为主,凭借珠三角地区原材料进口便利和劳动力成本优势,迅速积累资本。

1994年,“徐福记”品牌正式创立。1997年,徐福记创新推出散装专柜销售模式,突破糖果行业长期依赖预包装产品+货架陈列的传统销售逻辑,迅速在国内市场打开局面。

1998年,徐福记已跃居中国糖果市场销量第一;2006年在新加坡上市时年营收达20亿元,市值突破20亿美元;2010年营收增至43.1亿元,净利润6.02亿元,成为中国“糖果大王”。

在风光无限的2011年,徐福记以28.5亿美元的估值向雀巢出售60%的股权,并从新加坡退市。

这一决策看似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虽然徐福记当时是糖果行业第一,但市场竞争相当激烈,除了本土品牌以外,外资企业如玛氏公司(核心品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4)


Chance
回复

Chance

03-28

要学会走互联网营销的路子,和蜜雪冰城一样

日升之屋
回复

日升之屋

03-28

人类对糖分的摄取有本能冲动,是当下潮流转向健康,但一直保持自律是会越来越累的,我看好这次雀巢全资收购

HHS
回复

HHS

03-27

糖果产业销量达峰后面临人口结构改变的市场萎缩,健康摄入诉求改变导致的底层逻辑改变,然而品牌和渠道搭建的成本非一夕功夫,如能适应转型和消费者诉求,功能糖和低糖产业未必不是一个逆势打造第二曲线增长的良机。

sky
回复

sky

03-27

事过境迁

方仔
回复

方仔

03-27

永别!徐儿再好,奈何不姓“雀”!

shaoxiyu
回复

shaoxiyu

03-27

抛弃是正常的

芦苇
回复

芦苇

03-27

没有跟随时代发展,主流消费者偏好和市场需求迭代产品与实现品牌适当转型,走不出糖果界的“华为”,最终只能被并购,不过家族企业这样的剧本不足为怪吧

虚构1班—希音东听
回复

虚构1班—希音东听

03-27

百年企业难做

yuanclfeng
回复

yuanclfeng

03-26

照片中的男子像甄子丹

北半球蒲公英
回复

北半球蒲公英

03-26

徐福记,之前喜欢吃,很多年都没买过,高血压。

阿🐟
回复

阿🐟

03-26

虽然但是,我过年看到徐福记真的亮眼一黑,太难吃了

南周用户
回复

南周用户

03-26

现在都不敢吃糖了,各种健康理念的渗透,控糖已经成了全民健康意识的共识了。

sky
回复

sky

03-26

看中零售渠道,终端网络

泳池里的鱼
回复

泳池里的鱼

03-26

现在真不爱吃甜食了,更别说糖了。小孩子们,家长根本不让吃,只有过年的时候趁大人不注意吃两口。

我不理解
回复

我不理解

03-26

每年过年都会买

136****2744
回复

136****2744

03-26

糖,以前是补品,现在是零食,可替代性很强,除了过节,没有非他不可的理由,就健康而言,零糖,最好。

151****9559
回复

151****9559

03-26

挺好的!一个愿卖一个愿买,合理合法,各取所需。不由想起了"汇源果汁",当时可口可乐想买,结果上下一片反对声,好像要贱卖自家财产一样,结果怎样?现在除了在飞机上偶尔能见到一次"汇源果汁"外,市面上已难觅踪迹了,断了人家的生意,又有谁来负责呢?…😂😂😂

宁静致远
回复

宁静致远

03-25

很多人为了减肥、控制血糖,不买糖果了!希望徐福记发展得越来越好!

186****0789
回复

186****0789

03-25

但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讲,徐福记的两次股权出售,本质上是家族企业在时代变迁下的一种利益抉择

晚起的虫子
回复

晚起的虫子

03-25

可能真的就是市场行为,也不用过度解读,这么看其实雀巢早就是徐福记大股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