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钧鹏 | 2023年的十本枕边书
睿智的贝克尔耐心地告诉我们,我们在收集数据时太容易犯错误了,而不对这些错误进行反思,就不可能做出好的社会学。《切尔诺贝利》的作者,在新书里讨论福岛核危机
“尽管大型事故都是区域性的,发生在某一国家的管辖范围内,但事故造成的后果一定是国际性的。”美国氯乙烯泄漏是切尔诺贝利2.0吗?
事发公司诺福克南方(Norfolk Southern)决定疏散当地居民,对载有氯乙烯的5节车厢进行所谓“受控释放”操作,即把有毒液化气体排入事先准备好的坑道内引爆。氯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氯化氢的水溶液就是盐酸,可以与金属、碳酸盐反应,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物质,所以,这些氯化氢很快就会被消耗掉。当扎波罗热核电站“被扣为人质”
“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形势升级和俄乌战局的僵持有关。俄乌战争刚开始时,西方对乌克兰信誓旦旦,要帮助乌方打到底。但现在西方支援的态度没有过去坚定,乌克兰考虑用核电站的局势迫使欧洲加大对其安全承诺和军事支援。” 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阴霾渐消之际,历史的河流,涌向了又一个危险的拐点。 (本文首发于2022年9月1日《南方周末》)- 03:2
“核电站之殇”:扎波罗热核电站频繁遇袭
时间河流里,被围困的基辅
据说“乌克兰”是“边疆”的意思,这很有趣。在西方(原奥匈帝国)眼里乌克兰是东部边疆,在东方 (原沙俄帝国) 眼里乌克兰是西部边疆。这种中间状态、边缘地位使得国家和民族认同不易形成,乌克兰和基辅的动荡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 建城1500多年来,基辅承受了不下17次围攻、沦陷和屠城之灾。它目前面临的危机,可能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浦洛基谈切尔诺贝利:可能导致类似灾难再现的原因依然存在
沙希利· 浦洛基认为,不能简单地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归罪于运转失灵的苏联体制和此类核反应堆的设计缺陷。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当政者忽视生态问题、公众对决策和政策执行缺乏约束力,这些都可能导致灾难再现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瞬间一周丨纽约原油期货跌至负值
2020年4月20日,由于美国石油市场供应严重过剩,合约即将到期和减产等因素影响,纽约原油期货价格首次跌至负值。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4周年纪念
2020年4月26日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4周年纪念日。瞬间一周丨切尔诺贝利隔离区仍有火情
4月18日,乌克兰国家紧急情况局发布的火情报告显示,目前切尔诺贝利隔离区周边林区仍有火情,灭火工作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