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中大(深圳)教授郝雨凡:“美国人希望特朗普带来改变”
特朗普上台之后,恐怕首先会对内开刀,比如美国深层政府(Deep State,这里代指美国庞大的文官队伍体系)和联邦政府的一些部门。 特朗普在4年任期里,会考虑自己留下什么政治遗产(political legacy),即能让后人记住他做了什么,大概率不至于太出格(做的太坏)。 华盛顿实际上有两个对华鹰派,一个是负责任的鹰派,一个是不负责任的鹰派。负责任的鹰派希望管控中美战略竞争,而不负责任的鹰派,很希望未来一段时间和中国有一次局部军事冲突。 -
“打胡塞、吓伊朗、挺以军”:美军中东“拱火”
美军的这一行动发生在“关键时刻”,会对中东地区带来更多“不安情绪”。 “美国与伊朗直接冲突的风险较高,存在太多不可控因素,与目前聚焦大国竞争的美国战略不符。” -
美反导系统站上中东冲突C位丨智库视点
导弹攻防战——包括火箭弹攻防战在内的对抗,越来越成为局部战争、武装冲突和反恐作战的重要内容之一,甚至已经发展到大规模的导弹攻防战。 通过实战战例和试验数据的积累和学习,美军全球一体化反导体系的实战能力将会不断增强。目前美军已经把“萨德”应急部署到以色列,未来可能的冲突中其表现值得大家拭目以待。 -
特朗普胜选,会如何“尽快结束”俄乌冲突?
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的政策转向,与其说是“亲俄”,不如说是对欧洲盟友的施压。 特朗普在俄乌冲突的政策立场上宣示“事不关己”,并不意味他一定会对乌克兰“断供”。恰恰相反,“武装乌克兰”的选项是摆在桌面上的明牌。 期望特朗普化身绥靖主义的和平使者,无异于幻想。“让美国再次伟大”号召起来的保守主义支持者,不会接受美国的对俄外交“示弱”。 -
战火下的伊俄“杠杆外交”撬动了谁?丨智库视点
在巴以冲突多线外溢、美以“对表”报复伊朗导弹袭击的敏感阶段,在俄乌战争陷入战略僵持、俄罗斯强化与朝鲜军事同盟关系,乃至盛传后者出兵乌克兰的微妙当口,俄罗斯与伊朗主导的这场联合军演格外引人注目。 -
申请人请托专家操控评审:警惕内部勾兑瓜分政府科研经费
所谓的“学术共同体”确定立项与政府资金分配,存在着裁判员与运动员两种身份的利益冲突问题。 请托可以通过私人关系如同学、校友、老乡与师兄弟姐妹等进行,其中最容易形成且最坚固的是通过师徒传承与同门关系形成的学阀,一个或少数几个学阀完全可以把持某个研究领域,垄断研究材料、控制学术评价,进而掌握分配政府科研经费之权。 -
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卓元:“经济活动应该是市场化的”
“有些地方政府跨地区抓捕民营企业家,要求交钱放人。过去的确发生过这种事,这是不应该的。当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地方政府就不能很好地落实这件事情。这是一个问题,要从税收政策调整等各方面进行改进。” -
枪战、诉讼、金钱,俄罗斯女首富硬核离婚
这是一场围绕商业控制权展开的婚姻“战争”,在9月18日的悲剧发生之前,冲突已经持续数月。 -
《故国曾在》:一位巴勒斯坦温和派的回忆
“冲突双方不都是深陷于自己的悲惨遭遇,而对另一方的遭遇却熟视无睹,甚至充满敌意吗?” -
“在南海,菲律宾必须遵守东盟方式”
“菲律宾海警9701号船赖在仙宾礁不走,显然是想复制仁爱礁的老路。但中方的态度明确表明,领土主权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菲律宾必须放弃幻想。” “亚太地区持续面临安全领域的不确定性,而菲律宾正处于一个微妙位置,要么是卷入冲突的工具,要么是地区和平的推动者。” “‘东盟方式’提供了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可能,而美国只会把菲律宾推入冲突的边缘。我们的外交政策必须遵循东盟的方式,而不是美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