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环节都“暴露在阳光下”,CCER首批减排量完成登记

将项目和减排量开发中的各个环节都“暴露在阳光下”,通过公众力量加强社会监督,比起仅依靠主管部门监督,事半功倍。

从政策规定看,各有关部门从未出台政策规定“享受补贴的项目不能申请CCER”;从国际通行规则来看,享受补贴和参与自愿减排机制也不冲突

责任编辑:汪韬

CCER首批减排量完成登记,其中不少是海上风电等项目。视觉中国|图

CCER首批减排量完成登记,其中不少是海上风电项目。视觉中国|图

2025年3月6日,首批9个CCER项目的减排量终于在指定注册登记平台完成登记,业界对此期待已久。

CCER是“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的缩写,包括林业、能源工业(光热发电、海上风力发电等)等类型,可用于抵消碳排放。截至2025年3月6日,自愿碳市场已公示项目78个,其中通过审核并登记的项目14个,预计计入期内总减排量5732万吨。

“我们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审核项目和减排量质量。”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总经济师张昕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该中心为生态环境部直属单位,负责CCER项目注册登记和方法学等规范制定。“我们同样期待了很久,希望能让更多真金白银的收益真正流入绿色低碳行业。”

张昕称,这些CCER项目中,有的在公示环节收到了大量公众意见。一些共性问题在方法学和政策文件中已经作出了明确规定,但一些项目业主、开发机构、审定与核查机构等的理解存在偏差,在其自主公示的材料中出现一些低级错误,引起外界关注。

回应造林碳汇项目争议

CCER项目公示收到了不少公众意见反馈,其中造林碳汇项目存在的共性问题最多。例如,林权证明材料无效或缺失、土地合格性问题、碳层划分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吴依兰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


sky
回复

sky

03-07

蛮好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