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收养政策调整背后
国内可供涉外送养的儿童在减少。涉外送养的儿童基本来自儿童福利机构内集中养育的孤儿,其总人数从2011年的10万人减少至2018年的6.4万人,2023年则进一步减少至4.2万人。养父母25年后诉养子索赔:抚养权转让不能简单与“买卖儿童”划等号丨快评
在尊重自然法与民间习惯法的基础上,收养不仅仅是一项有利于儿童福利的善举,对生育率也多少有些助益。那些无意或无力养孩子的人除了堕胎与引产之外,又多了一项更人道的选择。其中,也许有中国未来的乔布斯。“保姆猥亵男婴案”:警惕身边潜伏的恋童癖丨快评
不难想见,容易实施性侵/猥亵未成年人乃至婴幼儿的人,往往集中在保姆、医生这些易于接触儿童的“高危”职业,恋童癖人员也容易向这些职业“集聚”。国外爆出的性侵/猥亵儿童案件里,最广为人知的恶魔也是教堂里的黑衣牧师,原因也在于此。毕竟,神职人员无论是在教堂里接触唱诗班的儿童,还是与受洗入教的儿童单独相处,简直是太过“方便”了。而就犯罪地点而言,儿童集中的福利院、托育中心、学校、医院也是案件高发场所。肥胖、抑郁、人数下降……儿童友好城市,能否治愈城市儿童?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一个庞大的项目,关涉托育、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人身安全、福利保障、交通出行、城市空间、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有助于应对高密度城市导致的儿童成长问题。 深圳官员到国际上认可的儿童友好城市——德国雷根斯堡市——取经,该市人口不到20万,而深圳18岁以下儿童数量近200万。当得知这一差异时,对方也好奇如此体量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该如何进行。 一座城市的主政者面临很多抉择及挑战,理念认知排在第一位。如果认为“儿童友好城市”的受益者仅限于儿童,那么动力可能不足。事实上,对儿童友好的城市对所有人都友好。 (本文首发于2021年11月4日《南方周末》)民政部:各地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等要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护工作
民政部今天(23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根据本地党委和政府的部署要求,抓紧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等民政服务机构的疫情防控预案,压实防控工作责任,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确保责任明确、反应及时、保障有力。“困境儿童”保障体系缺什么?
村级、乡镇、市县三级专人负责儿童福利,政府部门有事务协调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对孤儿、弃儿、困境儿童等进行“兜底”,同时,能够向社会提供特教及康复治疗等扩展服务。贵州紧急排查儿童收养机构:毕节未发现网络所述情况
6月26日,有网民反映,疑似在我省毕节、凯里等地,福利院幼童和留守儿童幼儿园遭到性侵。多彩活动迎六一
近日,“还是个孩子”的大人们纷纷蹭六一的福利,各地区的孩子们也通过举办或参与表演节目、作画、趣味比赛等各种活动,迎接儿童节的到来。《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发布:困境和留守儿童生活得到全面保障
北京师范大学5月28日公布的《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已经得到全面保障,保障标准比上年有所提高。三本书看德国女性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
德国的出生率全球倒数。虽然为了鼓励女性生育,德国政府设置了产妇津贴、育儿假、父母金、儿童金等各种福利,但这些政策对提高出生率似乎并没有什么帮助。德国女性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呢?笔者下面介绍的这三本书,展示了德国女性对生孩子这件事的三种不同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