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无袍法官”有了“专门知识”
环资案件有别于一般案件,“影响环境的,大多时候是一种‘物’,物是不会说话的,而且涉及专业性难题”。如果法官自己去查资料,限于知识结构,要么消耗时间,要么不准确,不具权威性。 专家证人、司法鉴定制度,都是服务于争讼双方的,各方出具的鉴定报告一般也都是对自己有利,请来的专家证人往往也是对自己有利。“这时候,有专业知识的陪审员站在中立的立场上来判断控辩双方的意见,就有必要”。 -
有专门知识,能否避免“陪而不审和审而不议”丨法眼
基于环境资源案件引入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民陪审员的逻辑,涉及复杂专门性问题的其他案件,其实都可以引入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民陪审员。目前这些领域还没有,不过相关程序法有“有专门知识的人”的一般规定。 -
陪审员是选民义务、用常识逻辑:但法官为何不能豁免
公诉方会把犯罪分解为多个部分,特别是复杂的案件可以提出多项不同的罪行或者分层,以期至少部分指控可以成立。这样也便于陪审团更清楚地进行分析,一条条梳理以得出不同层次的结论。 (本文首发于2023年1月5日《南方周末》) -
违反人民陪审员法,一“重点涉黑案件”被发回重审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何家弘:法律规定,7人合议庭里,人民陪审员要有4个,占多数。有的法院存有疑虑,担心万一陪审员的意见和法官的不一样,局面会失控。 -
以扩大大众参与促进司法正义
与过去相比,这看起来缩小了人民陪审员的权力,但实质上更符合以分权制衡促正义的目的。 -
我国人民陪审员选任将以随机抽选为主
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日前印发《人民陪审员选任办法》,办法明确了以随机抽选为主、以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为辅的人民陪审员选任方式。 -
香港专家当上内地陪审员
深圳前海,“特区中的特区”,自2014年12月起引入港籍人民陪审员。 -
美媒:奥巴马将应召担任陪审员
-
【中国行】人民陪审的南京试验
陪审制度改革试点进行得比较成功,标志不是法院将陪审员“管理”得更好了,而是法官开始反过来“怕”陪审员了。 -
人民陪审能否做实
中国已在50个法院展开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试点,陪审员“陪而不审”的现象能否改变,还有待一年后的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