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不对板、地接跑路: 出境游遭遇“人在囧途”
计划前往老挝旅行的李贤,卷入了和酒店的一场纠纷中。国庆假期前的几天时间里,她连续5天都在和平台与酒店协商退款。 “旅行社该带你去的地方也去了,但总有种‘狸猫换太子’的感觉,你却没有办法指摘。” “酒店预订消费有其特殊性,消费者从预订酒店到入住有一定时间差。经营者单方面制定‘不可取消’条款,简单否定了消费者退订的客观需求,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
假杂志销号跑路,多位一线明星曾拍摄封面
-
无底线的内卷最后都会变成“回旋镖”丨记者手记
看到这些闭店通知的时候,我心情很复杂。作为报道者,我能够明显感受到,这条赛道每个环节都在激烈争夺流量,供货商在内卷,网店在比拼,电商平台之间也在竞争。 -
又一家网红店跑路,流量“金字塔”正在压垮批发市场
头一个规则是“扣点”,网店向供货商支付货款时,会无条件扣一定比例。这个规则显得“不太平等”,“但是行业太卷了,你不愿意,就会有人愿意。” 供货商许程霞自称被跑路过七八次,加起来有超过百万元的经济损失。对她来说,每次被跑路的“流程”都差不多,供货商去维权,折腾一番,不了了之。 “少女凯拉”的背后,是一连串同样模式运转的网店,它们不必备货,没有库存压力,亦无资金压力,“拿着我们档口的资金链在做”。 -
“职业闭店人”帮助“恶意闭店”,怎么办?
近期,金宝贝、美吉姆等一些知名连锁机构,在部分城市出现突然闭店而导致消费者无法退款的情况。这两天,央视曝光在一些连锁机构闭店跑路过程中,还存在“职业闭店人”的恶劣现象。这些“职业闭店人”的存在,真的就可以让那些预付费的连锁机构逃脱掉相关的责任吗?在预付费相关领域,如何更好地监管和规范?《新闻1+1》白岩松连线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吕来明进行分析解读。 -
李一舟AI课程狂敛5000万:“知识付费”咋又成了成功学营销? | 快评
李一舟“销号下架”就可以“跑路”了吗?其所涉嫌的侵权违法行为能否得到追究?消费者与其他大模型开发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救济? 而在李一舟之外,这条“盗用产业链”上还有多少业者在肆无忌惮地盗用他人辛苦开发的大模型,将知识与算力的投入据为己有?是否仅仅李一舟这个“出头鸟”销号了,而其他人还在割韭菜? -
01:57
跑路一次赚三次钱,揭秘帮健身房跑路的“生意经”
日前发布的《2022中国健身行业报告》显示,2021年至2022年全国健身房总体营收规模环比增长近三成。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这代人已逐渐成为健身房消费主力。行业复苏迅猛,但倒闭的健身房也不少。《2022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倒闭的健身房有近万家,倒闭率高达10.39%。 高倒闭率的现状下,一条帮助健身房“跑路”的产业链悄悄兴起。他们大多打着“安全闭店”的旗号,在一次“跑路”中赚三次钱。首先,这些团队会用“托管”等名义,主动联系生存困难的健身房,承诺提升业绩,并收取管理费用。一段时间后,告知老板“门店经营不善”只能倒闭,但他们可以提供闭店服务。然后再收取公司转让和股东变更的费用。盘下门店后,团队会以极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办卡,以促销的方式捞完最后一笔就跑路。 大家是否有遇到过健身房跑路的情况呢?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来说说吧。 -
月子中心“抢娃”混战:“跑路潮”频出
2023年将会是月子中心客源“断崖”式下跌的一年,不少月子中心的空置率正在攀升,“抢娃”揽客,成为了国内不少月子中心最重要的工作。 “一些月子会所打价格战,互相砸价格,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对行业来说是非常可怕的。” 几乎所有月子中心都将赢利的重点转移到产后康复服务上,包括盆底肌、腹直肌修复,私密部位、脊椎保养等。而当这些产后服务变成KPI绑在康复师身上后,产后康复的“味道”就变了。 “月子会所行业好比一个沼泽地,站在岸上看,宏观政策加持,繁花似锦,前景美好,实际上行业的技术含量很高。等你投资下去,一步一步往沼泽地走的时候,才发现很难脱身。” -
“不出国拿国外学位”的机构疑跑路 数百学员追讨千万元学费
-
禁止群租、监管“二房东”:京沪租房新政“新”在哪儿?
“理想状态下,一套房子毛利率在14%左右,需要21个月才能回本。能做到暴利的,个人多是违规改建,企业就是骗局,爆雷跑路了。” “以前我们认为押金、租金收取属于市场行为,出租人和承租人可以自行确定收取周期,就像商品房买卖一样,完全遵循市场机制,后来发现问题频发,所以现在条例明确表示,政府需要对租房市场进行干预。” 条例实施后,将从主体备案、房源发布,到网签备案、资金账户等流程进行全过程监管。 (本文首发于2022年12月15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