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田轩:加快个人破产法立法,破解对赌协议中创始人连带责任
目前对赌协议运用已经呈现过度化趋势,甚至有滥用风险。风投有异化为“类债权”投资的趋势,甚至被戏称为“变相高利贷”。 在对赌协议中,要求创始人个人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款界定和完善的配套机制,可能对创始人个人的权益不公平。 设立全国性的个人破产法是解决对赌回购问题的重要一步。加快个人破产法的立法进程,能为创业失败者提供必要的法律保护,减轻创业者的个人债务负担,合理规避“终身负债”风险。“3字头”存款利率绝迹,民营银行高息揽储难以为继?
民营银行净息差高于行业平均水准,一直保持在4%以上,但跌幅较大。 民营银行存款同比增速与商业银行整体水准仍存在较大落差。由此可见,区别于整体商业银行,发展负债对民营银行而言仍是“任重而道远”的课题。 民营银行的优势在于聚焦普惠小微客户,相对其它银行历史遗留包袱少,体制机制更加灵活,更有助于轻装上阵。网商银行首摘“罚金之王”|金融合规月榜
2024年下半年以来,发生在存款领域的违规行为明显增多。网商银行等部分中小银行仍在为留住并争取更多的存款而“努力”,这与国有大行为压降负债成本而停发大额定期存单等行为形成反差。 从表征重量级监管行为的百万级以上大额罚单序列维度分析,银行业领受罚金总额和频次环比下降一半左右,但受罚主体的机构类别增加了民营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卖不动的月饼,抓不住的节日
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23年全国月饼行业产销量同比略有增长,但利润和利润率下降明显。这一趋势延续到了2024年中秋。 月圆将近,在消费需求不足、僧少粥多的背景下,一场混战已然尘埃落定。有的包装厂目前还压着几十万套货卖不出去,都成了负债。“这个光景,但凡不亏钱就是好事。”负债数十亿元的天天快递,谁要花1000万元接手?
融跃速运花费1000万元买下天天快递后,也要接下数十亿元债务。 值得注意的是,融跃速运起网当月,国家邮政管理局官网就发布了合规经营风险提示。何以破局,唯有创新
企业怎样才能持续创新?近百年来的企业家、经济学家们不断给出自己的答案。 “创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从模仿先开始的,泰康就是从模仿创新走向制度创新的企业。创新的两个关键词就是‘便捷、实惠’。”陈东升说。 陈东升是“92派”企业家中的领军人物,从成立拍卖公司嘉德拍卖,到创立世界500强企业泰康,他始终形容自己是“书生创业”。比如他喜欢用宏观经济理论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直到最近,他将其30年的商业智慧,凝结在自己的新书《战略决定一切》里,他希望新一代的创业者们能从自己的经验中汲取养分。 “以前走进书店,我通常不会关注经营类的书目,因为中国企业的创业史太短暂了。”那些动辄百年的国际巨头,才是陈东升的目标。但仅凭模仿,并不能让泰康在二十余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世界500强。 如今,传统寿险正经历新的变局,业务上陷入承保放缓和投资收益下降的双重困境,陈东升判断,传统寿险业“负债+投资”的二维结构模式面临重大挑战。于是,泰康将虚拟保险业务延伸到实体的医养康宁服务领域,在传统寿险结构中加入医养康宁的“服务端”,形成“支付+服务+投资”三端协同的新寿险。这是纵观全球业界,前所未有的尝试。 陈东升的目标只有一个,要用这场全新的商业探索,为寿险这个历经数百年的行业找到一个新方向。市值一度登顶A股之冠,“宇宙行”息差止跌转机隐现
对比四年中报数据发现,2024年上半年,工行存款付息率由2023年中的1.9%降至1.84%。而此前的2021年—2023年,此项指标于年中的数值一直呈上扬态势,峰值为2023年中期的1.9%。 工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拨备覆盖率提升。两项指标在各自向好的区间发展,形成较为稳固的“喇叭口”。 研究表明,工行为扩大息差水平而在优化资产负债表一事上花了不少功夫。银行业两张千万级罚单揭示了什么?|金融合规月榜
一个月两张千万级罚单,银行业合规再成焦点。其中,个人消费贷款违规用于置换他行按揭贷款和理财资金投向两个案由引发高度关注。 在大型银行为降低负债成本而暂停定期存单业务和降低存款利率的同时,一些小银行在为争取更多存款而违规“努力”。关店风波里的另一种暴富身影:“职业闭店人”黑白面
“现在成熟的模式下,如果要妥善(闭店),没有什么太大的负面舆论影响,我们怎么也要收取负债20%—30%的费用。” 刘承记得,2023年以来,他一年能接手四五十家机构的闭店委托,算下来有三四百万元收入。 一位闭店人称,过户完成后,他会将机构的注册资金降至几万元,并经营一两个月,把“转让”做得更真实一些。其间,他可能会做一波促销活动。 一名闭店人把自己的办法称为“各跑各的”:“我就打电话叫个人过来,他顶一下,然后你把东西搬一搬就行了。”他说,如有家长找来,“我不管,你也不用管,正常(情况下)找不到你”。监管再度剑指利差损,利差是寿险业的“浇头”还是“主食”?|智库大咖论②
我国寿险产品预定利率高于10年期国债利率的现象普遍存在,寿险投资不得不调高风险偏好。在利率下行期,利差损风险尤为突出。 “保险”二字意味着保险业的主业应该是提供保障产品和服务。在承保端大幅亏损而单纯依靠投资获利,对寿险公司来说是本末倒置。 寿险公司应建立良好的资产负债匹配机制,优化产品结构,合理定价,将长期可持续的投资回报率作为产品定价的约束,避免负债端和资产端脱节,从根本上管控利差损风险。这是寿险公司破除利差损的核心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