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亿网民该如何规范说话:学者众议国家整治网络黑话烂梗
2020年社会关注的“杀妻分尸”案,网上很快出现了“化粪池警告”“绞肉机警告”这类恶俗的烂梗。传达不良价值观往往具有“审丑”倾向,使用者习惯后审美也会降级。 随着网民扩大和市场下沉,网络语言的社会批判或舆论监督的色彩减弱,反之,恶搞戏谑、博眼球、为了新奇而新奇的情况越来越多,趋向于游戏化、戏谑化和低俗化。 语言发展是一个披沙拣金的过程,一些好的语言表达会保留下来,一些坏的语言表达会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比如“点赞”“粉丝”“雷”已经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 -
苗绣词典:这个民族的“文字”,都在衣服上
苗绣,被称为“写在衣服上的史书”。苗族人没有发展出成熟的文字,先祖们对于宇宙万物的思考与追寻,化作绣片上繁复华丽的纹样,由母亲传给女儿,传说与信仰,由此代代相传。 在扶持与市场两条道路都走得不算顺畅的情况下,古老的苗绣手艺投下一个踽踽独行的身影。 -
中国漂绿榜(2023-2024年)
“漂绿”,英文为“Greenwashing”,最早可追溯到1986年。在《剑桥词典》中,其释义为企业夸大自身环保行为,并误导消费者信以为真。 南方周末在2009年将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公共媒体视野,至今已发布9期中国漂绿榜。从谴责到监管,2008年以来,尤其是2022年至今,全球漂绿的监管规则不断完善。 今天,是中国漂绿榜第10次发布。 -
01:2
“吃货文人”梁实秋丨那年今日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87年11月3日病逝,享年84岁,是中国现当代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他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编写了30多本英汉字典、词典及英文教科书,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人。他既是文人,又是一位“吃货”。“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 这段话是梁实秋下笔谈吃的初衷。他一生写下无数谈吃的文章,如《雅舍谈吃》《人间食话》,他从春饼写到瓦块鱼、藤萝饼,还有驴打滚、艾窝窝和水晶肘,既有民间家常,又有地域特色。他谈品相、谈火候、谈馆子、谈文化,以文论食,食味人间。 -
为什么说把“戛纳”的“戛”读为ɡā是错上加错?
《现代汉语词典》不应该为“戛”字新增错误的读音。 -
一家独立书店走过的“弯路”
开业那天,店里只来了两位顾客,没有买书,自然也没有营业额。斜对面的花店送来了一束庆贺的鲜花,服装店老板来逛了一圈,发现没有他喜欢看的经济学、成功学和鸡汤类书籍,什么也没有买。 高贵兵目前接到的问询电话里,80%都在问有没有教材教辅、词典题库。有些人也关心畅销书,一天临近下班,一位顾客走进来,问书店有没有大冰的书,高贵兵说没有。隔天,他在书店日记里写“我们书店不卖大冰的书”。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16日《南方周末》) -
议会不能把男人变成女人,那么词典就可以吗?丨快评
非常现实的问题还在于,公众的税金被用来支持一种特定意识形态,普通性向群体要以各种方式为其让道、照顾其利益、尊重其诉求。LGBTQ运动将本属公共性质的课程、职位、厕所都掠为己有,“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享有节节扩张的特权。 -
艺术家 | 王其钧:从中国民居走向世界建筑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中国园林图解词典》和《西方建筑图解词典》2006年出版后,至今已加印七十多次,王其钧的名字也因此被许多建筑及园林专业的大学生所熟知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21年第6期) -
专访阅读障碍研究专家:孩子有阅读障碍,应该怎么办?
“我们的口头语言技能是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得到的,心理语言学家认为人类大脑中有一个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使得我们的大脑能够从与他人的互动中,抽象出语言的基本元素(词汇)和构成规律(语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会听和说是人类很基本的能力。但是文字就不太一样了,文字的历史太短了,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可能还没有让每个人都准备好足够特异性的脑区来负责这个功能” “只要他们练习得足够多,总有一天是可以学会的。从我们以前做的实验来看,我们教孩子少量的东西很多次,比如教他们4~6个符号的读音,经过十次、八次的重复学习,这些孩子是可以学会的,一旦他们真正学会了,他们遗忘的比例并不比普通人高。他们的问题是在于建立心理词典的阶段,而一旦建立好之后,不会轻易忘记。” -
语词究竟丨牛津词典新收的“汉源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