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斌聊百岁翻译家杨苡:用平常心评价西南联大
杨苡:回忆颜家人
枬生是我去西南联大那年赴美留学的,颜伯父出任驻美大使,带她一起走的。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次我要回船上到昆明去,是枬生姐妹俩坐家里的车一起到码头送我上的船。虽然是送别,我们的心情都不坏,我去联大,她将赴美,都是开始新的人生啊!什么离愁别绪的,一点没有。谁知一别四十年。一见面我们就拥抱到一起,大哭不止。枬生说,真像是一场梦……- 00:56
钱穆:对国史的温情与敬意丨那年今日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1895年7月30日出生于江苏无锡。他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民国“史学四大家”。 1930年,35岁的钱穆以《刘向歆父子年谱》震惊学术界,后在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执教。1950年,他在香港创立新亚学院。1963年,该校与崇基学院、联合书院合并。钱穆为其亲定校名为香港中文大学,并坚持必须由中国人担任校长。香港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之一,钱穆功不可没。 跟随闻一多和穆旦去西南联大
“很多同学犹豫不决,恰好学校当局请了两位名人来讲演,一位是省主席张治中先生,他是反对迁移的;另一位是陈诚将军。他给同学们痛快淋漓地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同时征引了郭沫若周恩来陈独秀等对于青年责任的意见。而他的结论是:学校应当迁移”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00:59
汪曾祺:最懂吃的“老头儿”丨那年今日
你听说过高邮咸鸭蛋吗?许多人因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爱上这道美食。大煮干丝、虎头鲨、蒲包肉……汪曾祺笔下的美食无不令人垂涎三尺。他爱吃、写吃、做吃,被称为中国“最懂吃的老头儿”。汪曾祺肄业于西南联大。1940年起在沈从文的指导下开始创作小说,作品风格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1997年5月16日,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汪曾祺因病逝世,享年77岁。 遗址之上,用书店“重构西南联大旧时光”
“以前我每天跑南湖的时候,我就在想,我跟我们西南联大前辈大师们有着某种共鸣。” “地方政府尤其需要能快速见效、有带动性、示范性的项目,又不能投资太大。(书店)正好契合,因为一间书店的真正投资很小,但是它的蝶变效应和带动效应是超预期的。”修髯飘飘的赵以炳教授
1961年,沈从文通过文物的角度谈过古人的胡子。三十年后汪曾祺的《修髯飘飘》从胡子的角度来谈现代人物,他为什么要写这几位胡子教授?答:“这样的教授现在已经不多了。”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21日《南方周末》)西南三千里:重走西南联大之路
(本文首发于2021年6月10日《南方周末》)这部纪录片,记录了一代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