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强做优做大,央企整合驶入“快车道”
在刚刚结束的2021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又一次强调“专业化整合”——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专业化整合,积极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 专业化是相对于行政化“拉郎配”而言的,专业化整合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市场化、法治化。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当前,“做强”“做优”更为紧迫,也是进一步“做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本文首发于2021年12月23日《南方周末》) -
“金融交易市场开放最重要的是去行政化管理”:“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开幕
当前国家发展处于从制造业转向创造业的阶段,全球化的产业链布局让企业迫切需要金融开放。 -
司法改革40年:为“法治中国”铺路
40年的司法改革,以司法去地方化、去行政化和法官职业化为主线。 -
顾昕:“医改最重要的,是供给侧去行政化”
只要价格管制存在一天,大宗医疗服务的价格就必然会偏低,医疗机构必定要依赖于“以药养医”才能维持生计,药价虚高必定成为医疗机构运营的命根。 -
共青团改革“箭在弦上”
团中央相关研究机构学者认为,历次共青团改革都提出克服行政化、加强基层建设等,但“行政化”、“机关化”等问题依然长期存在,要充分认识到共青团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
“斯坦福大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专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
去行政化并不是不要行政执行力,我们要去除学校行政部门干预学术的现象,去官化,形成行政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态度,实现教授治学和行政执行力的统一。 -
法治:司法去行政化是关键
从一定意义上讲,保障司法的独立性是实现法治中国理想途径的底线,是深化中国司法改革必须直面的关键问题。 -
法官平等与去行政化
法官审理了案件,但裁判却不是由自己作出的,那他就不应对该起案件的裁判负责任。在二审变一审的实际情况下,法官的判决意见没有独立性,不敢做出裁判,就会对法官这个职业没有荣誉感,也就谈不上法官职业化和专业化。 -
他不是医生,只是个院长
中国医改要继续往前走,关键是公立医院的深入改革,而这种改革,不是改医院、改医生,而是要改变政府的理念和政府的体制及相关规则。最根本的,就是要从以上三部分根源性规则入手:一是大幅提高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二是去除医院行政化;三是回归医生自由职业化。只要采取“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的做法,逐渐将以上理念渗入到现有医疗体制中,则有望5-8年后,我国医疗状况能有较明显改善。 -
混级别混资历的法官就该淘汰
中国有多少法官?19.88万。美国有多少法官?大约3.4万多。中国有强烈愿望去推动中国法官的专业化、职业化、去行政化,并最终实现精英化。方式是以减少数量来提升质量,有意在未来若干年削减超过一半的法官,至少将会有10万人失去“法官”的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