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2
重生之蔡元培回北大读书?名字的神奇力量
近日,“北大考生蔡元培”引发舆论关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硕士复试成绩信息显示,考生蔡元培复试成绩仍是专业第一,其与上世纪上半叶北大老校长同名引发热议。北大回应,是否录取这名考生仍然要等待最终名单出炉。 与名人重名并不少见。战国时代有赵国名相蔺相如,西汉也有个文人叫司马相如;战国四公子之信陵君叫魏无忌,唐朝有名相叫长孙无忌。这两个案例,都是后人仰慕前人而故意取的重名,要么是父母所取,要么是自己后来改名。 而即便是在当代,不少重名也都会引发公众的兴趣。以明史专家张献忠为例,其“张献忠研究张献忠,为史上的张献忠洗冤”一度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 心理学素有“自我归因”理论:一个人越是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越会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加强心理暗示,让自己尽可能地贴近那个心目中的理想型人格,取名/改名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暗示,其动机不仅是追慕前人,也隐含着自己的人生志向。 北大考生蔡元培”的新闻也显示,原始思维仍然影响着现代人,取一个好名字,依然有不可小觑的正面价值。 北大研究生复试惊现“蔡元培”:名人为何总能成为人名? | 快评
进而言之,“刻意重名”的行为也植根于人类古老的原始思维。世界各大文明都曾有“名字巫术”的历史,名字的起源与语言的起源大致同步,因此也就带有神奇的力量,被认为与人的身体血肉相连,由此还助推了两种看似截然相反但却同源同构的习俗:避讳与连名。人们会担心自己名字被人窃取而受到伤害,也会寄望于袭取他人好名而收获好运,而这都源于“名字巫术”衍生的“名字崇拜”。- 00:50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丨那年今日
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逝世。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祖籍广西桂林,清末生于北京,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虽没有上过大学,但他自学成才。蔡元培读了他的文章《究元决疑论》后,邀他到北大哲学系执教,课堂上座无虚席。后来,他开始从事乡村建设活动,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改造旧中国的办法,被美国汉学家艾恺称为“最后的儒家”。 鲁迅在北京购房花了多少钱?
鲁迅两次所购房产,都不是小门小户,而是独立的比较大的宅院。房价和装修费用,基本和鲁迅的年收入相当。蔡元培之女旧居以1.2亿元起拍价成交!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
穿透时代的美 与单霁翔、薛兆丰和赵明的跨界对话 | 封面人物
1928年春天,蔡元培先生在国立艺术学院开学典礼上讲到,人们到西湖来是为满足其爱美的欲望,要以纯粹的美来唤醒人的心,并且创造美,借以真正完成人们的生活。穿透时代的美——与单霁翔、薛兆丰和赵明的跨界对话
1928年春天,蔡元培先生在国立艺术学院开学典礼上讲到,人们到西湖来是为满足其爱美的欲望,要以纯粹的美来唤醒人的心,并且创造美,借以真正完成人们的生活。蔡元培就职北大演说影像公布
1916年底,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1917年1月4日,到校视事。1月9日,发表就职演说,强调“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希望首先打破学生将大学当作升官发财的阶梯的陈旧观念,勉励学生应当为求学而来。茅威涛谈越剧改革和未来:“我身边要是有一个蔡元培多好”
我现在经常很悲壮的。我真不知道越剧将来进化成什么样,有些地方剧种该没有就让它没有掉好了,因为这个时代不需要你了,你还存在干吗?你就当秦砖汉瓦,搁到博物馆里去。越剧如果有一天真的到这一步,我们尝试创新以后,这个时代还是不需要你,那也可以不要,也当秦砖汉瓦去。刘道玉:做中国教育改革“啄木鸟”
刘道玉被称为“武大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