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前 | 在银座单向街聊阿伦特与伯林
蛭田还在伯林的一封信里发现伯林在回答为何不公开批评阿伦特时,说他不想和阿伦特产生任何关系,即便是敌对的关系。阿伦特则没怎么把伯林放在眼里,因为她的论敌太多了。李永晶的2024年度书单
“自由”究竟意味着什么?我在翻译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的作品时,首次注意到这个问题,并曾有意将其对这个词的解释用东北话译为“可以到处溜达”。欧盟反垄断大棒挥起:苹果NFC芯片应该开放给Apple Pay的竞争者吗?
美国的经济哲学是在新古典主义-后新古典主义基础之上的,致力于保护竞争秩序,在一个底线规则坚韧、可预期的竞技场上,假定中小竞争者是好斗的,总有人挑战巨头,甚至是能在效率上干掉巨头,为消费者提供种类更多并且更物美价廉的产品。欧盟则是秩序-规制,当然也看重消费者福利,但希望消费者在一个主体分散的、有秩序的、可自由进入的市场结构中获益,因此倾向于保护竞争者。摸一摸河对岸(42)
理念是大学的灵魂,回答大学是什么,大学做什么。康德是近现代哲学家第一人,他第一个回答大学是什么:“大学是学术共同体,它的品格是独立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高于闪点】西闪专栏 婚姻大事
就本质而言,离婚是和一夫一妻制紧密相关的自由,不能跟传统社会的休妻混为一谈。在这一点上,英国哲学家休谟这个老光棍有过妙评。他说,离婚绝不是解决家庭冲突的良策,却是保障婚姻的良药,“更是保持爱情鲜活的惟一秘密”。时过境迁,如今的经济学家听到休谟的话,多半会耸耸肩说:“什么爱情婚姻家庭?一切都是为了效率。”在他们眼中,婚姻不过是一种劳动力组合,用来生产其它方式很难生产的东西。嵌入文明还是改造传统
最近,秋风、肖滨与中山大学哲学系的吴重庆教授,就自由主义、儒家与革命传统在中国转型中扮演的角色,再次进行辩论。三位教授的观点,大致分属三派。南方周末希望提供一个平台,使不同观点和主张的知识分子,可以在基本的规范下,能讨论起来。“注定”能否被改变?
《迷失》(LOST)中,约翰·洛克这个名字看起来并不是凭空编造的,英国17世纪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就叫约翰·洛克,他曾经说过,不是意志是自由的,而是人是自由的。文章写给谁看?
前些时,读到一篇质疑梁文道先生的网文。梁先生在《理性与感性》一文里提出了一个观点:“近30年来,没有任何一种经济主张和政治哲学要比新自由主义更像共产主义”【台湾特辑】胡适公园 生是自由之身,死葬学人墓园
胡适原名胡洪、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闻名于世,为中国自由主义前驱。[阅读]我的2006年书单:以共和主义的视角
如果说罗尔斯的《正义论》在哲学层面上对自由主义做出了最强有力、最具影响的阐释、分析和捍卫的话,佩迪特的《共和主义》就是共和主义思想阵营中的“正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