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这位艺术家捡拾失能物品,让它们“重生” 2007年,她以卡塞尔文献展首位中国女性参展者的身份闯入国际视野。 “我们经常认为事物或生命必须要符合某个标准才会正常运转,可是这些意义和标准都是人设定的。” 胡晓媛:我已经与痛感握手言和 她去看病,跟医生说自己肚子疼,医生会反问她,你到底是哪一种疼痛?是钝痛?刺痛?锐痛?还是反跳痛?胡晓媛就会想半天……这很难。疼痛难以用语言表达,即使努力描述,也不见得跟对方的理解吻合。个体的经验微小,却无法复制,人类在众多更宏大命题上的交流局限,其实都来源于个体和个体之间无法彻底通约,这是她许多创作的母题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加载更多
1 王沪宁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深做实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 2 司法局用“码”规制律所开函,被指涉嫌违反上位法 3 震恸中南半岛:南周直击缅甸7.9级强震 4 无法出院17年:被精神卫生法“遗忘”的人 5 缅甸古城遭毁,政府罕见求援:亲历者遭遇“这辈子最大地震” 6 缅甸地震击中“华城”:华人玉商的曼德勒不眠夜 7 “疯王”尹锡悦丨封面人物 8 一群酒店老炮,掀起KTV革命 9 小米SU7致命车祸发生后:重审智驾 10 月子中心关停背后:价格战、资本介入与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