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你想被怎样埋葬?
从“糖果自动贩卖机”式的骨灰盒到混着死者DNA的记忆玻璃,从骨灰画像到骨灰烟花筒……在美国,个人主义、环保意识与科技驱动的体验经济正在改写人们对死亡的认知,殡葬业的变革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遗体处理方式、葬礼仪式和纪念品的多样性,既蕴含着人对个性的追求,也体现了人在死亡面前的“不平等”:“在死亡后,如何处理遗体以及允许哀悼者如何纪念或对待死者,往往体现了一个社会在阶级、性别、年龄、宗教、种族和信仰方面存在的所有不平等。有时,就像美国穷人没有‘权利’获得公共资助的葬礼一样,死者之间的不平等甚至比生者之间更大。”韩国前总统顾问文正仁:多数韩国人不认同尹锡悦的“亲美平衡战略”
韩国不应在中美间“选边站”,应既保持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又寻求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有利于韩国的国家利益。金大中政府、朴槿惠政府和文在寅政府等历届政府就都采取了这种策略。 如果美国还想再次建立类似于东北亚条约组织(NEATO)的机制,它可能会成为美国包围、遏制中国的工具,这预示着旧冷战体系的回归。这对东北亚地区是一场噩梦,“美国优先”不应牺牲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避免东北亚两极分化的唯一途径是中美的谈判。在此过程中,美国应摆脱“美国优先”价值观,而中国也应在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中表现出更多克制。只要中美两国能保持良好关系,我们就不必担心东北亚会出现新冷战格局。 总统不得善终与韩国肮脏的政治体制有关。在韩国,政治复仇已成为一种常态。这非常糟糕。《老友记》钱德勒一生对抗毒瘾:美国“鸦片危机”有多严重?
毒品导致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包括:毒品对吸食者脑内神经造成破坏,引发心理变态和认知障碍、诱发精神疾病、加剧情绪激化,导致家庭危机、暴力犯罪、儿童心理创伤等问题;贩毒所导致的黑社会犯罪、凶杀等暴力灾难,影响社会稳定,产生洗钱等上下游犯罪。在社会层面,毒品泛滥削减了美国社会劳动力基数,影响美国人口平均寿命;在精神层面,毒品及其诱发的犯罪摧垮传统价值观、泯灭正义良知、毁灭道德、释放人性中的至恶,是具有击垮社会、动摇国本、摧毁后代精神与意识形态基础的毁灭性犯罪。奥斯卡真的越来越平庸了吗?
与其说这个奖项是奖励全年最具有艺术性的美国电影,不如说更像是一场年度价值观博弈的集中秀场。 《瞬息全宇宙》在奥斯卡奖的大放异彩,不但被不少影评人视为亚裔在好莱坞的胜利,更被看作好莱坞内部评价体系的一次革新。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夷民、遗民、移民和蚁民:美国新移民还能延续过去的成功故事吗?
为了限制新移民,美国的保守势力总制造各种借口,试图在价值观、社会流动性和文化融入等方面,制造二者截然不同、“时代不同了”的假象,强调新老移民不可等量齐观。《遍地黄金:移民成功背后的故事》用大数据时代的统计手段,对这些说法进行了驳斥。《760号犯人》:不能让随便一个人为“9·11”负责
“2001年9月11日前后,美国人的性格发生了变化。美国人自豪地标榜为‘我们的最高价值观’的东西现在被认为是奢侈品,在新的危险时期,正义及其在被证明有罪之前是无罪的基本原则变成了一种风险。”有工作,薪水不错,怎么还挑三拣四呢?——纪录片《美国工厂》呈现观念差异
2019年8月21日,网飞上线的纪录片《美国工厂》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18年,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和妻子米歇尔成立高地制片公司,《美国工厂》是它推出的第一部作品。片中,一家倒闭的美国工厂被中国企业家收购,中美雇员面临众多文化和价值观冲撞。在中美贸易战正酣,全球化面临考验的背景下,这样的主题显得意味深长。美国之音,会成为“消逝的电波”吗?
“在宣传上花一美元,就等于在国防上花五美元”。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毫不掩饰地说,美国之音等机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价值观外交是美国政府的一项长期战略,不会改变。“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还没来”
“我觉得中国黄金时代还没过来呢。美国电影如火如荼,人家兴了国,安了邦。美国有4万家电影院,电影是他们生活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美国所有的电影都在说美国的价值观。美国电影为什么所向无敌,它的制度在那儿,只有有了好的规则才有好的游戏,有了健康的制度,才有正常的游戏,否则这个游戏肯定不正常。”微书摘(20131003)
美国政治学家罗纳特·英格尔哈特预言,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将经历代际价值观转变的过程,较年轻的群体将比他们的长辈更明显倾向于性别平等、宽容外来群体,以及更重视言论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