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的全球泛滥丨刊中人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丧失写作热情之后丨洛城机密
在洛杉矶旁听了各种表演课程之后,我开始画漫画,我也像年轻时候的美国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一样,把漫画投给《纽约客》,但因为我从未受过专业训练,我的心态更多是“骚扰骚扰”编辑。渐渐地,就像小丑学校把朋友的伴侣重新变成一个孩子,漫画也把我重新变成一个孩子。“毒舌尖”上的美国美食节目
在美国,美食频道开播之初的目标受众定位是家庭主妇,结果频道订户仅仅过万,经营状况低迷的美食频道三度易主,连员工薪水都支付不起。1996年,艾瑞卡·格鲁恩上任,担当频道总裁。这位语速极快却脾气温和的女纽约客,迅速对美食频道的定位进行改革。美食频道开始不遗余力地争取男性观众,尤其是那些从不做饭的观众。环保更是一种情操
当中国人放弃或不屑去一路下来地了解自己的家园时,一个美国人,前《纽约客》记者海斯勒(中文名何伟)独自驱车行驶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第一个在《纽约客》写中国的,是E·B·怀特
我们感兴趣的是,中国年轻一代对民族主义的热衷,还有他们对“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心存不满。纽约客“走西口”
欧逸文与何伟一样,喜欢写小人物,他们往往在大事件中扮演角色,具备意义,唐杰就属于此类。与何伟不同的是,欧逸文也关注“大人物”,他写过导演贾樟柯、媒体人胡舒立。遇见不一样的劳伦斯·布洛克
你有没有想象过一个真正纽约客的样子?迷恋纽约,喜欢多职业化,还是喜欢游乐,习惯了在纽约的夜色里穿梭?劳伦斯·布洛克,这个被喻为“游走在纽约的忧郁灵魂”的美国推理小说家,这个将纽约城写得入木三分的人,也许有充分的资格告诉你,纽约的创作大师该是什么样子。地面之下的纽约
布洛克对纽约的感情完全是诗意化的,他塑造出来的纽约人仿佛生活在地面之下,尽是些掮客、变态杀手、酒鬼、妓女、皮条客、正邪不分的警察、色情狂村里都是纽约客
曹朱村的日渐衰败和中国的很多农村同步,不同的是,这里的凋敝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富有。人们怀着美国梦陆续离开这里,幸福指向的终点站是那个13小时时差的遥远城市——纽约。我接受了《纽约客》的核查
“在21世纪,当每个人都成为记者……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一座新闻丛林,好坏参半,优劣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