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恋机构做局,从云南“买”老婆:一桩涉案上千万的组团骗婚
小伙缴纳3万元服务费后,便可到红线团办公室与女孩见面。如果全流程服务,从见面到结婚,红线团收取30万元左右。 “只有一单报案时,比较难区分是婚姻家庭纠纷还是诈骗,女方是感情不和回娘家还是诈骗完成要逃跑。” 这起特大跨省组织婚姻诈骗案,74名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男方被骗取的财物,应由司法机关予以追缴或责令退赔。 -
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何以成为一个问题?丨快评
一个现实的执法问题是,老人过了一定年纪,哪怕违法犯罪也不会被拘留收监,这本身就会造成一种激励,你扶了老人后对方冤枉你撞了他,哪怕你事后用证据自证清白,诬告在司法实践上对老人来说也往往没有什么后果。还有一种司法观念,认为老人年老体弱,是“弱势群体”,与所谓的“强势群体”发生纠纷,会不管是非曲直,而倾向于让后者承担责任,这种偏袒会激发人性之恶,事实上受到系统性偏袒的群体才是真正的强势群体。 这些问题才是亟待解决的。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之所以会成为问题,这些执法与司法实践上的系统性偏袒难辞其咎。 -
01:35
13岁男孩因小区地灯漏电身亡,地灯为什么会变成“地雷”?丨硬核唠科
近日,厦门一13岁男孩穿过小区草坪时,误碰地灯触电身亡。经排查,该小区地灯竟没有安装地线和漏电保护。近年来不少小区地灯漏电因维修资金纠纷产生官司,地灯漏电时有发生,受害者有老人、小孩,还有宠物。 生活中误触通电的手机充电线,顶多只是感觉麻麻的。为何小小地灯漏电会直接要人命?原来电灯虽小,工作电压却和空调洗衣机等大型家电一样大,而且用的是交流电,比直流电威力更大。 电路故障并不可怕,但如果缺乏维护和监督,一盏坏掉的地灯也会让所有人置身险地。 -
记者暗访“贩卖婴儿”事件:可考虑建立合法的民间收养渠道丨快评
最优的安排或是:所谓的登记真的只是登记,送养方与收养方在当地民政部门的主持或撮合下,向对方传达己方的真实信息,任何一方都不需要向当地民政部门或福利院缴纳任何费用(除了可能不多的登记费用),更遑论大笔的收养费。这样对民间收养纳入官方渠道很有助益:在没有额外制度成本的前提下,既可以让他们的民间收养权转让合法化,又可以避免各种潜在的纠纷。 -
货不对板、地接跑路: 出境游遭遇“人在囧途”
计划前往老挝旅行的李贤,卷入了和酒店的一场纠纷中。国庆假期前的几天时间里,她连续5天都在和平台与酒店协商退款。 “旅行社该带你去的地方也去了,但总有种‘狸猫换太子’的感觉,你却没有办法指摘。” “酒店预订消费有其特殊性,消费者从预订酒店到入住有一定时间差。经营者单方面制定‘不可取消’条款,简单否定了消费者退订的客观需求,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
在农村“翻译”法律的“明白人”
到2024年3月,全国已经有397.2万“法律明白人”,活跃在乡土中国的熟人社会中。 村居法官、村居法律顾问有较高的法律专业素养和专业资质,而“法律明白人”的专业要求相对没有那么高。 在过去的农村,往往是以实力和话语权来解决问题纠纷。普法更重要的作用是,让村民们知道,法律才是最根本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以前的“规矩”。 -
房东担心房子成凶宅掉价,晚期癌症患者还能租到房吗?丨快评
在好医院附近,短租乃至日租的房子非常贵,房东愿意租给重症病人,包括晚期癌症患者,一般并不担心自己的房子变凶宅。这是因为,高昂的租金本身已经折入了这一风险;再者,前前后后来租房的都是重症病人,他们对房子有没有死过人没有那么在乎,所以房东也不担心房子以后租不出去。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
山东梁山彩礼纠纷上热搜,司法应公正保护一方财产丨快评
法律和司法应该是公平公正的。如果司法不能做到不偏不倚,就会存在道德风险,产生套利空间。 -
“诱捐器官”风波何来:武汉同济医院医患纠纷背后
“脑死亡的提出一开始是为了节约医疗资源。但脑死亡病人的器官情况确实比心死亡的要好。”器官捐献只占脑死亡患者的一小部分。 “OPO的工作不是劝捐器官,而是问患者家属是否有器官捐献意愿。”患者家属称已多次表示拒绝,协调员仍在反复询问。 “整个体系目前只对卫生系统内部公开,对普通公众来说,大家不知道里面究竟是怎么样的,自然就会有很多猜测。” -
结婚登记不需要户口本意味着什么?我们或更需要“结婚冷静期”丨快评
一个共识或可以达成:比离婚冷静期更需要的是结婚冷静期。 毕竟,如果只是冲动离婚,两个人事后发现还是相爱的,花几块钱复婚就行了,不会因此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或遗憾。但是,要是冲动领结婚证后果就严重多了,一瞬间让你变成了已婚人士,哪怕马上离婚也回复不到未婚状态,只会让你变成离婚人士。而且还会带来财产分割上的纠纷,既伤感情又伤钱。所以,两个人步入婚姻尤其是领结婚证之前,一定要审视对方从身体健康、财务状况到性格、人品、价值观等诸多方面,以判定对方是不是能与自己共度一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