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强制与自愿双元格局持续演进
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这给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带来更多资源和机遇,也给强制性和自愿性双元市场格局持续演进带来更多可能。“十四五”交卷年,这些绿色信号不容错过
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的难点在于各省份发展清洁能源的资源禀赋不一,和过去的能耗双控类似,中央如何合理分配地方的考核目标将是接下来各省份关注的重点。 零碳园区和绿色建筑正被各省份视为新机遇。17个省份提及建设零碳园区,14个省份提及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而在2024年地方两会中,这两个关键词的出现不超过5次。 “新三样”固废(退役动力电池、废光伏组件及风机叶片)问题日益凸显。尽管国家层面“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尚未出台,但广东和青海已经在2025年工作部署中点明“实施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 “受污染农用地溯源整治”表述未在过往三年各省份报告中出现,2025年首次被4个省份提及,这或与《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有关,该计划要求2027年底前,受污染耕地集中的重点县(市、区)基本完成溯源。全产业链协同不足,建筑业低碳转型谁能破题?|2024企业双碳行动力调研
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关键领域,其低碳转型对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尽管建筑行业已在多方面积极行动,但在治理体系、碳排放管理、绿色供应链构建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专访欧盟委员会首席科学顾问组副主席
我们具备实现净零排放的手段,也知道需要做什么。我们的经验是,投资小颗粒、小规模的技术,有巨大的改进潜力并可降低成本。 CBAM的收入应该用于改进技术或补贴公众,对出口国和他们的国民碳减排产生积极影响,否则这可能是一个贸易壁垒,没有经济学上的意义。 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需要新的社会契约——我们都没有签署的合同,但必须遵守。这不一定是成文的法律,而是我们如何与他人互动的隐性知识,是社会运作的方式。让20亿吨钢铁变绿,从“买买买”开始丨绿色世界观
我们也在跟踪绿色钢铁技术的成本。下游企业可以调整公司内部的商业模型,筛选一个更绿色的供应商,补偿绿色溢价问题。比如沃尔沃汽车就设置了内部碳价来应对这个问题。 之前我们通过高炉用焦炭达到高温,现在需要向绿氢过渡。当前绿氢的成本比较高,很多基础设施暂不完善。但降低成本还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需要很多利益相关方共同推动。 我们将需求方聚集在一起,利用这种集体购买力和影响力,向钢铁生产商、投资者和决策者发出强有力的需求信号,以加快净零排放钢铁的大规模生产。将ESG评价融入投资决策全流程|解码中国ESG评级
博时基金认为,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刀切”式的打分无法体现不同行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考虑到转型资产的潜在投资机会,机构并不会直接禁止投资碳排放量目前相对较高的行业。高合汽车停工:电车进入淘汰赛,消费者要慎重选择
在燃料使用周期上,纯电汽车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污染物,看上去比油车“更环保更绿色”。但是在整个车辆周期上,特别是电池制造和回收环节,需要使用大量的稀有金属和材料,这些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再就是,中国电力的主要来源还是烧煤的火电,这种情况下电动车的“碳排放”真的比燃油车低吗?李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第三方”经“第四方”核查,碳排放出错率为何达14%
截至2023年底,已有二十多个省级生态环境厅/局上传了2022年度的“第四方”评价报告,环保组织绿领环保整理发现,105家第三方核查机构中有15家涉嫌数据出错,占比高达14%。 “造假”和“出错”有主观和客观的差异。从生态环境部此前的通报看,有的错误是主观造假,如篡改检测报告的送检日期。但有的“第三方”机构认为,“出错”有技术原因。 北京等地的生态环境部门公开了“碳市场碳排放核查报告检查情况”,对第三方核查机构的表现打分、排名,其中不乏“优”等级报告比例为100%的机构。可见,频繁“出错”也暴露了第三方核查机构人员专业能力的参差不齐。钢铁行业双碳行动:达峰容易中和难?
钢铁行业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领域之一,碳排放位居制造业首位,其减排进展备受瞩目。达峰之后如何持续脱碳,成为钢铁企业碳路之行需思考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