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双甲子回眸:温和的叛逆者
冰心曾在1932年出版《冰心全集》在双清别墅写作长序的时候,回应过对自己的种种误读和对“爱的哲学”的批评。“我知道我的弱点,也知我的长处。我不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也没有喷溢的情感,然而我有坚定的信仰和深厚的同情。” -
郑克鲁 译海一甲子,半壁法兰西 | 逝者
2020年9月20日晚10点,法语翻译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郑克鲁在医院去世,享年81岁。他“凭一己之力,把半个法兰西文学搬到了中国”,并将“文学即人学”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无论在翻译、研究还是为人上,郑克鲁都坚持说真话。他的离去,可用其译介的法国诗人高乃依《墓志铭》中的一句来形容:“纯洁的身躯、纯洁的灰躺在此,但心灵的热情长存于四面八方”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图解丨方便面泡了1个甲子,康师傅们多点新花样吧
-
从这一球开始的夏天
2016年春,阪神甲子园球场,日本高中棒球全国大赛如约而至。第一次坐在观众席上近距离感受比赛,期待中透着几分紧张。即使之前曾无数次地在漫画和电视转播中看到同样的场面,内心却还是在投手投出第一球的时候抑制不住地激动起来。 -
重叠 照片里的甲午战争
1895年,摄影术诞生第56年,作为甲午战争战胜国的日本,用“西洋镜”拍下了当年威海卫港、刘公岛,和倾覆的中国军舰、北洋水师俘虏等照片。翻看这些照片,虽然年代久远,画面模糊,但战胜国的狂傲,依旧牢牢地附着在斑驳的影像上。 -
“对同一历史有不同解读”
在东亚国家中,日本最早成为近代民主国家。这与之前以清朝为中心的国际政治秩序是根本对立的。日本的这种民族主义,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进而孕育了中国的民族主义。——佐谷真木人 -
“中国是一只脚迈进近代”
日本神奈川大学研究生院历史和民俗资料学研究科委员长森武麿接受南方周末采访。 -
战事之败败在军,军队之败败于国
又逢甲午,日本右翼势力围绕钓鱼岛问题屡屡制造事端,企图通过修宪解禁集体自卫权,重走武力扩张老路,重温军国主义旧梦。今天,祭奠那场远去的战争,不禁会问:中国是否做好准备再打一场甲午战争?中国能否打赢这场战争? -
“我们不能被牵着鼻子走”
日本学习西方比较早,对西方新闻媒体等规则比较熟悉。舆论战中,先发制人容易获得“先入为主”的认知优势。“舆论战不是靠花钱,去买广告、买时段、搞专访,而是要与日本主流人群进行面对面的争论和交锋,这样西方社会才会倾听中国的声音。” -
日本对华情报战的甲午背影
当清廷开始捉拿日谍,并搜查到了寄往日本当局的密函时,不禁脊背发凉:连“高升号”上所带青菜多少斤都被日谍刺探得一清二楚。甲午战败后,清廷御史易俊总结了两国情报上的得失,“倭之虚实,我国茫然,而我之一举一动,有士大夫不知,而倭无不知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