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迎来“双胞胎潮”:科技能否缝合社会“裂痕”?
韩国《朝鲜日报》2025年2月28日报道称,韩国双胞胎的数量变多了,2023年的23万名新生儿中,多胎儿有1.26万人,占比5.5%,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近两倍。韩国双胞胎数量变多,与政府不断推出生育扶持政策有关。 在过去十多年间,韩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激励政策以推动家庭生育,覆盖经济、住房、职场等多个层面,累计投入超360万亿韩元。从2024年起,1岁以下婴儿家庭每月可获100万韩元,约5000元人民币。 面对多年跌入谷底的生育率,韩国开始“另辟蹊径”,推行辅助生殖技术,包括降低试管婴儿(IVF)等技术的使用门槛,并将相关费用纳入医保范围。也许应该请机器人保姆
拥有具身智能的机器人有可能缓解人们养育孩子的辛劳,从而提升人们的生育意愿。强信心增预期,方能提振消费
提振消费的利器还是需要找回内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让企业敢于投资,民众敢于购房买车、结婚生育,播种长期主义心态,增强信心与预期,为经济增长注入涓涓不壅的源头活水。发放育儿补贴,用真金白银提振生育丨快评
实际上,社会化养老,也是“所有人的子女养所有人的父母”,退休老人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和服务,都是由正在工作的年轻人提供的。如果没有了年轻人,没有了工作者,退休老人账号里再多的钱,也不过是一个符号,无法买到需要的养老服务。全国人大代表阮祥燕:因放化疗,每年至少百万女性失去生育力
保守推算,每年因放化疗导致至少100万女童和育龄女性卵巢功能提前衰退,丧失生育能力。 对于男性生育力的保护,成年男性可以冻存精子,但男童冻存睾丸的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还不成熟。全国人大代表谈育儿补贴:建立多部门数据共享的信息管理平台
李君的设想是,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育儿补助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与民政、公安、教育、医保等部门的数据共享,精准识别二孩、三孩家庭。 申请补贴的流程也可以简化,实行线上申请、审核。还应加强补助资金监管,并将育儿补助政策与其他生育支持政策相结合,形成政策合力。失独再生养家庭能否纳入政策补助?丨两会圆桌
全国范围内,绝大多数失独家庭再生育都不能再享受失独家庭经济补贴。据调查了解,当前处于困境中的失独再生养家庭父母普遍年纪在50岁以上,而孩子普遍仍在读小学,面临“隔代抚养”的经济与精神的多重压力。全国人大代表李承霞:鼓励生育不能“政策请客,企业埋单”
因为实施生育奖励假政策,企业平均对每个孩子需承担3.2万元生育成本。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看似减轻了个人负担,实则加重了企业负担,也加剧了女性就业歧视。 生育假全部给女职工,是“育儿责任女性化”的传统思维使然,推迟了女职工的返岗时间,扩大了用工成本性别差,还弱化了父亲育儿责任。真金白银促生育丨报告解读
“育儿补贴虽然是一种积极的政策信号,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育率下降的趋势。”杨成钢指出,生育决策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育儿成本、女性职业发展、家庭照顾负担等,“补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压力,但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代表委员热议提高个税起征点:“家庭计征”值得重点考虑丨快评
个税改革的方向应更多地考虑年轻人的需求,为他们谋求更大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