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没充会员卡”:当理发变成一场“赌博”
剪发本来只是事关头发的一件小事,不知何时却演变成了一场过程未知、结局不明甚至会投资失败(充会员后,理发店跑路)的“赌博”。生活在县城:好的街道并不是让所有人都飞速跑起来
源自“附近”的韧性正是生活在县城的别样浪漫。在县城,临街的门店因消费行为的联系,往往变成维系熟人网络的微型交往中心。湖南怀化的“晓华理发店”如是,广东遂溪的“肥娟小吃”亦如是。理发店因“卫生检测报告过期”被罚:每年一次的“检测报告”纯属流于形式 丨快评
确实有法规要求包括理发店在内的公共场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卫生检测。但是,每年一次的卫生检测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次检测合格了,就能保证这家店全年都合格吗? 对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应该重在日常监管,而不是靠每年一次的“检测报告”。洗剪吹动辄上百,儿童剪发为什么那么贵?
面对儿童剪发时的需求不同,剪发店就在装潢、服务、交流等环节进行了重置,这些成本和增量服务被商家整合到了价格里,当前不少针对0-12岁儿童的理发店,单次剪发价格为120元至220元不等。16岁少年理发被索要4000元:该动用“强迫交易罪”了
即便杭州市监部门要求涉事理发店三倍赔偿,就能让这个店家幡然醒悟、重新做人吗?通过惩治这一案例,能震慑其他问题理发店吗?对此,公众“治标不治本”的担忧是合理的。公职人员做发型被拒,理发店翌日被上门查账:这样的营商环境如何让人安心丨快评
试想,一个地方公职人员可以耀武扬威进行威胁,一个电话就可以随意折腾经营者,谁还敢来这里投资兴业呢?过年去一次理发店,究竟要花多少钱?|春节账单②
《守护解放西》与一间派出所里的人间百态:“我们的案件中基本上没有穷凶极恶的人”
很多时候,警情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有人买鞋的大小不合适,穿过之后想退换;有人在理发店剪发,发型不满意。警长张鹏处理过有人在路上摔了一跤,要求警察找出谁该为此负责。 (本文首发于2020年12月24日《南方周末》)当70后遇上10后:“你没见过猪吗?”“我不知道猪是谁”
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理发店老板的儿子没见过猪,而我却是以猪为伴。我们背诵同样的古诗词,我知道他爱玩的游戏,他却不认得猪了。“比拼多多便宜三毛钱”:淘集集,一个“跑得太快”的失败故事
竞价资源位时,淘集集对商家的报价要求是,价格比拼多多再低3毛以上。“哪家报价最低,就让谁上”。 小卖部老板、理发店店主,都能成为淘集集的合伙人,再由他们向社交邻里发展用户。每拉到一个新人,合伙人就能获得淘集集的现金奖励。 在快速扩展市场过程中,淘集集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挪用商家货款,作为推进市场的燃料。